蘇東坡這首《江城子》讀的人不多,但寫景絕美,結尾6字更是巧妙

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讀蘇東坡的一首《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乍一讀,滿心只有一個想法:為什麼會有人把景和情描寫得這樣明淨而美好呢?詞的上片是: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尤其開頭大寫加粗這幾句,真的是拋卻一切情感體驗,仍然會覺得純粹美好,漢語文字組合構建起的情景給人以無盡歡欣愉悅之感。

蘇東坡這首《江城子》讀的人不多,但寫景絕美,結尾6字更是巧妙

而詞的下片當然也非常美好: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結尾這句化用唐時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同樣放在詩的結尾處。當時的我,只覺得這樣的結尾真是妙哉,但非要說個為什麼吧,卻是不懂。只覺曲終人不在,餘韻卻仍在澄淨明澈的江上徘徊,只見聳立於江邊的山峰傲然青翠。詩詞本身正在敘述、議論或抒情,到結尾處卻驀然轉入寫景,戛然而止,這種手法被稱為“以景結情”。而它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好?因為想闡述的理,想抒發的情,都被融進了簡單幾筆勾勒而成的景象之中,把思考和想象的空間留給了詩外之人,給人無窮韻味。

蘇東坡這首《江城子》讀的人不多,但寫景絕美,結尾6字更是巧妙

之前讀書君有分享王勃的一首寫秋思的詩,結尾處便是:“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詩人本來是在寫對故鄉的思念,最後卻落腳於天色將晚,秋風漸起,滿山黃葉紛飛。他沒有說我的愁緒不盡呢,但在這秋風吹落葉中,我們已能透過短短几個字,感受到他撲面而來的滿腔惆悵。賀鑄很經典的《青玉案》結尾寫道: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詩人用眼前之景收尾,既是對前一句愁多幾許的回覆,也將眾人的目光鎖在了滿目菸草,風絮,梅子黃時綿延不絕的雨之上,眼前是流動的景,心中是揮之不去的愁緒。

蘇東坡這首《江城子》讀的人不多,但寫景絕美,結尾6字更是巧妙

而每每提到這種寫法,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二總是避不開: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詩人寫邊愁之音,最後以一句“高高秋月照長城”收尾,這說不清、道無盡的愁思,都收在浩瀚長空這一輪映照長城的蒼涼秋月之上了。所以,為什麼許渾寫《謝亭送別》,不好好傾訴一番離別不捨離去之情、不說如何展望未來,卻在“日暮酒醒人已遠”後立馬以一句“滿天風雨下西樓”收尾?為什麼柳永《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寫去國離鄉之情,在結尾處卻以“斷鴻聲遠長天暮”收住?而王維寫《觀獵》,最後也以“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收尾。

蘇東坡這首《江城子》讀的人不多,但寫景絕美,結尾6字更是巧妙

這些詩詞均以開闊之景收尾,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如高山落石,有去而無回”或“有如撞鐘,清音有餘”。言語雖盡,卻有餘味。知道了這一點,也就知道為什麼《神鵰俠侶》全書結尾處,金庸先生會在楊過小龍女二人同郭襄道別並肩下山後,在郭襄流淚滿面之前,會寫一句“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了。不糾結盤桓於心中之情,而放目四海廣闊天地之間,我實在太愛這種含蓄而深情、開放而大氣的寫法了——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憶住一師》)當然,還有東坡的另一首千古絕唱《江城子》的結尾: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