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人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誰也逃不過生老病死,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唯有死亡是最公平的。不管你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不管你有多少家產,不管你做多大的官,最終都要面臨死亡的,所有的人都是殊途同歸。

一個人老了,該靠誰呢?幾千年來的老傳統是養兒防老,這是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但現在時代變了,養兒未必能防老。人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最好靠自己,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唯有靠自己。有一句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想靠子女,可子女未必如你想得那樣,也許你會失望和心寒。

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其實,有時候也並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忠孝兩難全。現在很多人都是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父母成了留守老人。子女也想孝順父母,也想多陪陪父母,可力不從心,顧了那頭顧不了這頭。

如果你還死死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非要把孩子捆綁在你的身邊,要求孩子照顧你。那你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的,他的工作和家庭都會受影響的。

人與人之間要多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要互相體諒和包容。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人只有順應時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生活。

古代“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了。現代人不僅去國內的任何地方,還要漂洋過海去國外呢!現在交通發達了,去外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

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好在現在通訊也發達,父母和子女之間隨時可以聯絡,也可以影片等。但要朝夕相伴和端茶送水、端屎倒尿等,那還是不行的。子女不在身邊的話,只能請護工,或把老人送養老院,可護工和老人之間終究是沒有親情的。

其實,子女也有著很多不得已,老人要體諒子女。當然,子女也要儘可能照顧好老人,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

61歲的張大媽,只有一個獨生女,她和老公都把女兒寶貝得不得了。女兒去加拿大留學後,嫁給了一個洋老公,生了一個混血寶寶,一家三口定居在加拿大了。

前幾年老伴還健在時,張大媽並不覺得孤獨,老夫妻倆互敬互愛,晚年生活過得也挺好。可後來老伴去世了,張大媽就覺得特別孤獨,每天進進出出只有一個人,家裡非常冷清。

她就不斷給女兒打電話,想跟外孫影片,可外孫不會說中文,張大媽又不會說英文,所以她跟外孫和女婿根本沒法交流。後來,女兒把她接去了加拿大,她在加拿大住了半年就回來了。

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張大媽在國外吃不慣,睡不慣,除了女兒,也沒法跟任何人交流。她覺得還不如住在老家,還有街坊鄰居和親戚朋友等,說話也能說到一塊兒去。而且她習慣老家的生活,她還想落葉歸根,不想客死在他鄉。

從女兒家回來後,張大媽得到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如果想靠子女,往往會失望的,子女也並不是一定不孝順,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張大媽想通後,心情就變得開朗了。她積極地參加各種老年活動,比如去跳廣場舞,參加夕陽紅演唱團,和老姐妹們去旅遊等。

如此這般後,張大媽的日子變得不孤獨了。哪天她沒去參加老年活動的話,馬上會有朋友打電話來,關心地詢問情況。如果別人沒來參加活動,她也會關心地打去電話,或者去朋友家看看。

抱團取暖式的養老,是很有好處的。它可以讓老人感到溫暖,不會那麼孤獨,老人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和照應,子女也可以放心一些。

一個61歲大媽的感悟:養兒未必能防老,還是儘量靠自己吧

所以在養老的問題上,不要太依賴子女,還是要儘量靠自己。多存一些錢,身體要保重,老人之間抱團取暖,互相關心和幫助。如果實在應付不了了,再麻煩子女,這樣子女也會少討厭一些。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真不能全怪子女不孝順。畢竟子女還要工作掙錢,還要撫養孩子,還要應付各種人情世故等,真沒法24小時守在老人身邊。

如果真24小時守在老人身邊的話,可能連生計都無法維持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太苛責孩子,孩子也有孩子的難處。如果只是生病幾天,或者十天半個月之類的,那絕大多數子女都會很孝順的,會照顧好老人的。

特別不孝順的子女畢竟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作為老人來說,還是要早為養老做好準備,能靠自己的儘量靠自己,這個世界上,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作者:一個情感領域的創作者,專注於情感領域的各種問題,歡迎關注。生活因為有情有愛才有溫暖,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真情中度過每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