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的傀儡藝術

提到傀儡,相信大家想到的一般都是精緻可愛的小人偶。

但你知道嗎,在從前它可是個高大威武的猛男戰神!

它如何演變成今天的形式?藝術家們又是如何透過傀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提線木偶的秘密吧~

NO。1 傀儡竟是“猛男陪葬”?

我們今天看到的傀儡通常精緻可愛,但傀儡的“前世”居然是身高近兩米的“猛男陪葬品”!

不僅面部雕刻細緻,四肢關節還能活動,可站立,也可跪坐。

詭異的傀儡藝術

古人崇信“事死如生”的墓葬觀念,即便在死後,生活配置也要和生前一樣。

因此他們會製作很多種類的陪葬俑和陪葬傀儡,這些傀儡就是墓主生前的臣子或家僕。

詭異的傀儡藝術

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身高兩米的奇特人偶呢?

這就要從“傀儡”這兩個字說起了。

詭異的傀儡藝術

“傀儡”也寫作“魁壘”,是春秋時期晉國卿大夫知伯的臣子酅魁壘的名字。

酅魁壘當時的官職是車右,就是在馬車上坐在主人右邊的人,他的主要職責是近身保護家主的生命安全,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貼身保鏢。

這樣的職位無疑需要威猛之士才能擔任。

酅魁壘也人如其名,身形高大,在男性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年代,他的身高接近兩米。

詭異的傀儡藝術

而且他體魄強健,快跑能趕得上奔馬,臂力能拉滿八石的駑弓,如同家主身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他不僅作戰英勇,而且忠心不二,據說他作戰失利,被鄭國俘虜,鄭國以優厚的條件和官職誘他歸順,他不肯,最後身死就義。

詭異的傀儡藝術

在戰爭頻發、人才資源爭奪白惡化的年代,哪一位君主不希望身邊有這樣一位勇猛忠誠的不二之臣呢?

於是這樣的的願望,被公卿貴族們延續到了死後。因此在陪葬的諸多物品中,出現了隨葬魁壘。

那麼隨葬魁壘又是怎麼發展為後世的娛樂專案:傀儡戲的呢?

NO。2 深入日常的傀儡戲?

詭異的傀儡藝術

傀儡戲自漢末時興起,在那時是“喪家之樂”,即在葬禮上告慰亡靈的樂曲。

到了唐宋,傀儡戲流行成風,不僅皇室在宮廷宴會和慶典上表演傀儡戲,老百姓也喜歡用傀儡戲自娛自樂。

詭異的傀儡藝術

在中國,傀儡戲歷史最悠久、種類最多,且表演形式最豐富多樣的當屬閩南地區。

在泉州,傀儡戲的戲班有三種,分別是:四美班、農家班和宮廟班。

這三種戲班的服務物件是不同的。

詭異的傀儡藝術

四美班是傀儡專業班,最初只服務於上流社會,後來才逐漸流行於鄉鎮。

農家班服務於廣大農村地區,戲班的藝人大多都是半農半藝的農人。

宮廟班則是城內著名的宮廟自己培養的戲班,有很濃的宗教性質,一般主要出演一些宗教儀式類的演出。

詭異的傀儡藝術

傀儡戲的演出大體可以分為賽願酬神、新婚吉慶、禳災祈福、普度超亡四大類。

由於包含了人們對生、老、病、死的一種寄託,因此也就被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人們都會請戲班表演傀儡戲。

詭異的傀儡藝術

人們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除了獻上祭品、祈求神明庇佑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為神跳上一段傀儡戲。

子女結婚的時候,父母為了答謝神明,也會讓傀儡師提著傀儡進入新房,在新房中舞蹈,接著將床帳合起來,預祝新人百年好合。

詭異的傀儡藝術

建築新房、橋樑,挖新井時,人們也會表演傀儡戲,以祈求太平。

遇到災禍時,人們也會表演傀儡戲,祈求天神原諒。

比如房屋發生火災,房主就會請戲班來表演“謝火戲”,向天神懺悔自己的不慎。

詭異的傀儡藝術

人們為死者超度,也會表演傀儡戲,一些非自然死亡的人,比如車禍、投河等,人們在會其死亡的地點表演“壓屍戲”,為亡靈超度。

詭異的傀儡藝術

“弄傀儡”成為一種時尚文化,可以說與民間祭祀活動的盛行是分不開的,他們相生相伴,這些民俗活動保留至今,也奠定了傀儡戲的繁榮。

NO。3 陪葬品“逆襲”成藝術?

如今的傀儡戲表演,已經不再是人形傀儡的天下了,藝術家們開始使用更多形式的傀儡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詭異的傀儡藝術

許多日常生活物品被帶入藝術領域。

皮帶、襯衫、椅子、雨傘……這些無生命的物體,都開始成為藝術家們的新寵。

詭異的傀儡藝術

傀儡藝術家有時還會用無線電、光學纖維傳導等方式,實現超遠距離對傀儡的控制。

英國導演西蒙在1992年演出《記憶符》時,就以一把椅子為傀儡,傀儡師可以用操縱這把椅子,讓它行走、或者坐下。

詭異的傀儡藝術

不僅如此,抽象之物也可以成為傀儡。

在舞臺劇《幻想交響曲》中,水成為被操控的傀儡,後來還有舞臺劇將音樂噴泉做為傀儡。

詭異的傀儡藝術

當前傀儡戲的受眾也不再只有兒童,它開始逐漸成人化,更具藝術性和嚴肅性。

二十世紀末期,出現了許多擁有世界級口碑的電影,《獅子王》就是其中一個。

迪士尼公司策劃將《獅子王》改編成傀儡戲,但外界對改編的質疑一直不斷,且此時歐洲大部分傀儡戲受眾都是兒童。

詭異的傀儡藝術

但導演泰摩爾並不這麼認為,她在日本旅行時,觀看了嚴肅的、成人化的文樂傀儡表演。

這種傀儡表演可以在滑稽與恐怖之間轉化,以觀眾的反應作為自己演出的配樂。

泰摩爾深受啟發,決定將《獅子王》打造成兒童、成人都適合觀看的傀儡戲。

正是因為泰摩爾的大膽嘗試,《獅子王》成為二十世紀最成功,也最具先鋒性的改編傀儡戲之一,並且也是二十世紀使用成人傀儡最多的舞臺劇之一。

詭異的傀儡藝術

“傀儡”一詞成為了一個藝術符號,承載著藝術家的所思所想。

舞臺上的一切:佈景、道具,甚至演員,在藝術家們對社會問題的探討和表達中,有時都可以被認為是傀儡。

參考資料:

[1]黃李娜。傀儡的起源與演變新論——兼論山東萊西“岱墅漢墓”大木偶的隨葬意義[J]。民族藝術,2020(06):117-125。

[2]康保成,張哲。耍孩兒·臺閣(抬閣)·肉傀儡[J]。戲劇藝術,2020(01):39-48。

[3]殷無為。“傀儡”再認識——“泛傀儡化”現象引發的思考[J]。戲劇藝術,2018(04):38-47。

[4]陳玥辛。宋代水傀儡藝術研究[J]。藝術百家,2015,31(S1):63-69。

[5]楊觀。略論我國兩宋時期的傀儡戲[J]。四川戲劇,2015(09):95-98。

[6]葉明生。閩南傀儡戲與閩南人社會生活關係探討[J]。閩臺文化研究,2014(01):88-102。

[7]陳世雄。人、傀儡與戲劇——東西方傀儡戲比較研究(上)[J]。文化遺產,2013(03):68-78+158。

[8]陳世雄。人、傀儡與戲劇——東西方傀儡戲比較研究(下)[J]。文化遺產,2013(04):41-50。

[9]章抗美。當代傀儡的觀察和思考[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2(02):22-31+155-158。

[10]劉琳琳。傀儡戲起源辨[J]。中國戲劇,2006(01):42-44。

[11]孫世文。傀儡戲起源於“俑”考——兼及“儺”與傀儡戲起源之關係[J]。吉林師大學報,1980(01):52-57+40。

[12]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詭異的傀儡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