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鴉片戰爭,是清朝對西方列強侵略的一次大規模反擊。雖然由於多方面因素,清朝最終遭遇大敗。但是,在這場保家衛國之戰中,仍然湧現出來許多表現英勇的英雄人物,比如虎門之戰中的關天培,吳淞口之戰中的關天培,定海之戰中的葛雲飛等等,他們的忠心和勇氣,值得後人永遠崇敬。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不過,有一個清朝武將,卻成了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此人就是當時湖南提督、71歲的清朝老將楊芳。楊芳,乾隆三十五年出生於貴州松桃一個平民之家。他從小也曾夢想靠讀書科舉走上進身之階,但卻時乖命蹇,屢試不第,一氣之下投筆從戎,到清朝名將楊遇春帳下當了一個書吏。楊芳雖是文人出身,卻膽略過人,在作戰中表現出色,主將楊遇春慧眼識人,認定他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把他提拔為把總,從此開始了他的帶病徵戰生涯。乾隆後期到嘉慶年間,川楚一帶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楊芳因此有了用武之地,在這場大戰中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從此一飛沖天,成為清朝高階將領。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道光初年,楊芳陸續擔任固原提督,湖南提督等職,還被授予三等果勇侯,號稱貴州封侯第一人。道光二十一年,東南沿海戰雲密佈,英國軍隊陳兵東南沿海,圖謀侵犯東南重鎮廣州,廣州戰役迫在眉睫。已經71歲的老將楊芳,被道光帝一道聖旨任命為參贊大臣,從後方調往廣東前線,擔任清朝皇族靖逆將軍奕山的助手。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楊芳得令之後,不顧年老體弱,星夜動身,在1841年3月5日抵達廣州前線。楊芳到任時,第一階段戰事已經結束,清朝遭遇重創,虎門要塞失守,英軍前鋒已經兵臨廣州城下。而清朝各地援軍尚在途中,城內守軍盡不足千人,驚慌失措,日夜緊閉城門。楊芳卻鎮定無比,以非凡勇氣下令開啟城門,“嗣後日期,不準關閉”,“若有疏虞,唯我一人是問”,來了一招空城計。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結果驕狂的英軍被楊芳的勇氣震懾,果然不敢入城,極大鼓舞了清軍勇氣,“官民倚之為長城”。3月15日開始,楊芳帶領清兵,多次出城與英軍作戰,雙方互有勝敗。楊芳久歷戎行,一出手便知,英軍是前所未見的勁敵,火器精良,訓練有素,若一味死打硬拼清軍根本不是對手。他及時制定了“待時而動,不可浪戰取敗”的戰術,建議一面採用談判手段與英軍周旋,一面乘機調集援軍,整修戰備,待機殲敵。然而此時道光皇帝卻急不可待頻頻催戰,主管廣州局的奕山竟然不和楊芳商議,就私自出兵“夜襲”英軍,結果遭遇慘敗。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英軍乘勝追擊,妄圖一舉拿下廣州城,保衛廣州之戰就此打響。奕山等清廷高官嚇得心驚肉跳,躲在府衙中不敢出門。只有楊芳一人身先士卒,挺立城頭指揮作戰。面對英軍槍林彈雨,“火炮巨彈,自下上者,簌簌過耳畔”,險象環生。楊芳的部下“左右鹹鼓慄,勸稍避之”,楊芳卻巍然不動,“談笑自若”,捨命死戰。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但因為雙方武器、戰鬥力相差懸殊,廣州之戰最終以清軍大敗告終。楊芳到任之時,局面已經糜爛不堪,如果按照他制定的羈縻戰略,大局尚有可為,但在道光皇帝和奕山的瞎指揮下,最終導致局面完全失控。縱觀楊芳在廣州之戰中的表現,並無失策之處,反而表現英勇,值得稱道。遺憾的是,在一些清朝野史筆記中,卻把廣州之戰失敗的黑鍋甩給了楊芳,甚至出現了楊芳用馬桶禦敵的說法,說是楊芳愚昧無知,認為英軍的堅船利炮有“妖術”,因此特地蒐集了一批馬桶,用來對付英軍,結果傳為笑談,楊芳也因此成了世人眼中的小丑。

鴉片戰爭令人心寒一幕:71歲清朝老將捨命奮戰,卻成世人眼中小丑

這種說法的出處,一是源於一本連作者都誰都無人知曉的《夷匪犯境聞見錄》,二是源於清代文人梁廷柟的《夷氛聞記》,兩種都屬於野史,可靠性值得打個問號。而這個頗為引人眼球的段子,卻成了楊芳的標誌性符號,使得他完全被醜化。他在鴉片戰爭中為正史所公認的種種付出,包括戰前正確籌謀、戰時英勇作戰,則被選擇性忽視,漸漸不為人知。清朝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綜合國力的極度低下落後,楊芳一人又豈能扭轉乾坤。清朝人對侵略者英軍畏之如虎,卻對英勇作戰的清軍老將潑髒水,實在令人心寒。參考史料:《楊芳在鴉片戰爭中廣州戰役的功績考評》《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