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教育,要有利於人迴歸自然。”

教育家杜威的這句話,不是讓我們把孩子教育到大自然和花果山上去,像小猴子一樣亂跑亂跳,不學無術。而是要我們對孩子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從培養學習興趣開始,逐步讓孩子學會知識技能,獲得內心的給養和感悟。

也就是,要摒棄應試教育,注重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讓孩子重拾學習的樂趣。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01

01學習,不等於考試。

提起學習,從小孩到大人都覺得自己“很懂”。

孩子覺得,自己從早到晚都在學習,放學、週末和放假都要學習,難道還不夠懂嗎?家長認為,學習不就是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以後多賺錢嗎?老師則盼著孩子們好好學習,提高班上的平均分和升學率,有利於自己評選職稱。

所以說,孩子的學業在大人的眼裡,其實不過是一場面子、虛榮和利益的糾結。只要孩子能夠接連不斷地考進重點學校,升到名牌大學,那麼他本身能夠在這一場十多年的學習苦旅中獲得多少知識技能……至少在眼前看來,是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可是,

孩子們為了在週考、月考、期末考和中考高考中獲得好成績

,就需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經歷一場12年的應試特訓。在這期間,不能叫苦說累,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在學校老師、父母家人和教培機構的三重逼迫下,意志堅定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有可能學有所成。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每年都有上千萬高三學生走進高考的考場,只為驗證自己在十多年的學習後,是否學會了考試。可是在中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幸福感、自尊心和好奇心,往往在堆積如山的書本試卷中消耗殆盡。

也就是說,大人要的是成績,孩子想的是快樂。

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們愁眉苦臉地整天為了成績而奮鬥,大人們卻總是不滿意。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02

02孩子,不能只會考試。

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為了應付考試和獲得高分,孩子們很容易就會失去學業與生活的豐富性、個性化。

當孩子身心俱疲,想要休息放鬆,家長會覺得這是浪費時間;當孩子沉迷手機和遊戲不能自拔,家長和老師全都會暴跳如雷,認為這是浪費生命;當孩子成績退步甚至厭學逃學,家長和老師自然會認為這是不忠不孝、豈有此理的行為。

問題是,家長和老師上一天班,頂多10個小時,再算上加班,總有休息放鬆和轉換心情的活動。那孩子們除了學習、背書和考試,又能做些什麼?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我們掐指一算,其實如今的中小學生已經太累了!

白天加上新學期試行的“延時服務”,在學校教室要待上8小時以上,晚上既要寫作業、上自習,還要參加各類名目的校外補習班。

如果家長“有幸”能讓孩子進入一所“高考工廠”式的重點中學,那麼孩子簡直可以說是進入了一所“備考煉獄”:至少高中三年,除了吃飯睡覺都要學習、背書和刷題!

可想而知,

這樣的“軍事化”教育模式,將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多大的傷害和影響。

就算在高考中能夠金榜題名,可是再聰明、活潑的孩子,最終也會修煉成為一個“做題家”。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03

03教育,要回歸自然。

當文理知識失調,人文精神弱化,我們的教育,將會日趨單一化、機械化和功利化。

如果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引導和督促孩子學習“和中考高考緊密關聯的內容”,那麼長此以往,孩子除了背書、做題和考試,自然是啥也不會,又如何談得上發展興趣愛好,提高身體素質呢?

教育孩子,需要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

可是,如果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和老師,心中抱著的教育目的就是“一切為了考試”,有利於考試成績的事情,就歡呼雀躍地鼓舞孩子去做,不利於備考提分的事情,就暴跳如雷地阻止孩子去做。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當孩子的學業和生活裡,精簡和濃縮得只有“考試”兩個字

,那麼孩子的視力、身心和心理健康,又將被利慾薰心的大人們,置於何地呢?當孩子的內心和家庭中,除了作業、測驗和補課,全然失去了關愛、溫情和領悟……這樣的童年,也太過可悲了!

教育的目的,在於發掘、培養和發揮孩子的潛力,而不是用測驗、模考和高考的成績,

單一性地評價一個孩子,傷害到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對於應試教育和教培機構,“雙減政策”的適時出臺,既為孩子、家長和老師減輕了不必要的負擔,更為我們當前的教育“正本清源”,肅清了阻礙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的障礙。

也讓當前的教育,逐漸迴歸到了教書育人的自然本質。

“雙減”落地,讓教育迴歸自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