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補習班,清高體面的外公不得不低頭求人,孩子非補不可嗎?

文|土爸,一位倡導有效陪伴的土爸,歡迎關注。

“為了孩子,讓我做什麼都可以”,這是《小捨得》中顏子悠媽媽說的話,也是眾多父母的一種心聲。

《小捨得》這部劇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演員精彩的演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部劇所反映的小升初階段的家長與孩子面臨各種焦慮特別真實,讓人感同身受。

其中有個劇情是關於顏子悠和歡歡都想進很牛的機構補習,但是補習班名額已滿,機構又不願再增加新學員,為了孩子,雙方家長都想方設法,動用各種社會關係軟硬兼施,最後,身為外公的退休幹部南叔,不得不親自出面,兩次去求曾經有過節的同事幫忙,要了兩個名額。

很多觀眾可能不理解了,不就一個補習班嗎?至於嗎?

是啊,至於嗎?如果進了這個補習班,就可能上名校,進了金牌班,就可以免試入名校,你還會不會說“至於嗎”?

現實社會往往就是如此,家長就想給孩子最好的資源,越難進的學校、機構,越要想方設法搞進去。

也許家長認為,進了好學校,好機構,孩子就可以學得更好,將來更有出息吧。

為了讓孩子考個好初中,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在外面補文化課、上奧數班,這已經不是新鮮事,高考的競爭壓力已經下沉到小升初甚至幼升小階段。

不過,家長不能盲目地、過度依賴補習機構,家長熱衷於給孩子報補習班,除了焦慮心理外,還有一種責任轉移的心態存在。

有的家長是因為自己沒有精力或者能力給孩子輔導學習,因此把孩子交給補習班,將希望寄託在補習班。

另外有相當多一部分的家長認為,孩子交到補習班,多少能學點東西吧,再不濟,也比呆在家裡玩遊戲強嘛。

成績好不好都在外面補,到底是為何?

其實是當代家長所面臨的升學壓力和教育壓力產生的焦慮感所致。

成績好的怕退步、怕趕超,成績不好就不用說了,看到好的都補,你還不補?

孩子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去補習班?

和一些資深的老師以及孩子班主任討論這個問題時,她們都幾乎是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不要盲目補。

大多數補習班都是超前學,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來說,去課外學習拓展的知識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學校基礎沒打牢實的,不建議超前學,而是要先把學校的基礎打牢實。

利用週末在家查漏補缺,如果實在要補,也是針對自己的弱項,去補基礎,否則,不僅於事無補,並且浪費金錢,更重要的是浪費孩子精力,消耗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上補習班這件事,我們家長要保持理性,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攀比,不跟風,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思考,多尊重孩子的意願。

就如《小捨得》的歡歡,經過一番痛苦的補習經歷後,父母最後幡然醒悟,為了所謂的擇校“舍”棄太重,“得”之太輕。糾結之後,最終決定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配圖源於網路,侵聯刪)

文|土爸|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家庭育兒教育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土爸點個贊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