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發音不準,學會小竅門是關鍵

【導語】孩子g/k音總是發不準,這樣的孩子很多嗎?為什麼家長總是找不到引導的竅門。一遇到“哥、科、喝”,就說成“嘚、特、了”。】

gk發音不準,大人孩子全都有

有位家長說,孩子從小說就gk音不準,家裡人聽起來覺得很萌、很可愛。一直以為上幼兒園就能讀準了,我等啊等,從1歲多等到了5歲多,他還是不會。我也教了好多次,就是說不準,偶爾能說對幾個字,第二天就忘了。現在好擔心寶寶已經習慣了錯誤的發音,萬一將來上小學後,還是沒有糾正過來,可怎麼辦?

其實小時候發音不準一直遺留到成年並不是罕見的現象,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成年人的留言裡,也會遇到gk音不準的問題。

發音不準,年齡越大糾正越困難

實際上這些準確的發音動作是什麼樣的很容易找到,相信孩子的爸爸也找過,但是就是無法找到引導孩子的有效方法。那麼這些發音動作做不出來。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開口說話看似很簡單,但是每個發音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就像我們能夠使用四肢一樣,發音也是一種動作,而且可以算是很早就完善的精細動作。

寶寶出生後,從第一次開口模仿媽媽發音,就已經開始了這些構音運動的練習,但是從發音到發音準確,他們還需要磨合,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肌肉變得有力量了,控制動作越來越嫻熟了,很多發音順理成章的就清晰準確了。

每個寶寶在五歲左右就已經完成了所有音節方面的準備,80%的單音節都能夠自如掌控,準確無誤。

當然,有些寶寶還會有明顯的發音不準,即某些發音動作不能完成,說話是一種每天都在重複的習慣,因此發音器官的肌肉功能也會慢慢固化,如果這些發音動作始終是錯誤的,相關部位的肌肉力量或協調性就可能有所不足。

對於年齡較大的人來說,這些錯誤的習慣,會讓發音器官的肌肉協調偏離正確的軌道,也就是說,這些發音功能習慣了錯誤的發音動作,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肌肉記憶力會越來越頑固。所以發不準也就不奇怪了,

看看舌肌的複雜性,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發音動作始終無法做出來了。我們每次發音時,每個音素背後需要100個肌肉運動,一句話下來可能就是幾千個肌肉動作,這其中,舌頭要承擔至少70%以上的工作量。

糾正gk音的竅門

g、k是舌根音,需要舌後部抬起與軟顎形成對氣流阻塞,n音是前鼻音,需要軟顎與咽壁完全開啟,讓氣流完成透過鼻腔,同時舌尖抵住上牙床,聲帶振動。

發音動作:

g音:舌根前部抵住軟顎,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難度在於成阻時的力量和肌肉協調控制。k音:舌根前部抵住軟顎,阻礙氣流,與g音不同的是,成阻後氣流衝破強度和延遲要稍微長一點點。難度在於成阻和氣流的瞬間控制。

訓練方法:

漱口咳水:喝一口水,仰起頭,就像刷牙後漱口一樣,不要嚥下去,進行咳水練習,慢慢延長咳水時間,增加咳水的力量,水噴出得越有力越好,每天練習5-10次,每次從幾十秒,逐漸增加到幾分鐘,要引導孩子學會顎咽部位的肌肉群協調運動,逐漸體會肌肉發力的感覺。

經過一段時間的咳水練習後,就不能依賴道具,要學會假裝咳水,配合呼吸送氣功能的練習,可從較弱的無聲咳開始,配合送氣,逐漸發聲,最後完成g/k音的有聲訓練。

發音動作掌握後,隨著發音功能的糾正,可以進行語音方面的強化訓練,從單音節開始,逐漸進行雙音節訓練,提高難度後,增加三拼音節。“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這是很多語流訓練使用的方法,都可以給孩子嘗試一下。

至於成年人,應該適當提高難度門檻,尤其是對於有普通話考級需求的人,增加繞口令方面的練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狗哥哥過河捉個鴿,回家割鴿來請客,客人吃鴿稱鴿肉,哥哥請客樂呵呵。

真羨慕那些腦子裡有晶片能夠處理平翹舌發音的人,其實你也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