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師坦言:長大有出息的學生,通常都不是班裡的前三名

在電視劇《小捨得》裡,田雨嵐總要求顏子悠在考試中拿第一名,要努力學習取得優異成績。這樣的情節,又不知讓多少人感同身受?

其實在學生時期,像“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這樣的話,一直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畢竟在家長眼中,成績優異就意味著“前途光明”,意味著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而當我們為人父母以後,面對孩子繁重的學習,和同齡小朋友的對比,也很難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自己的兒女進行快樂教育。

不過,像子悠這樣在班裡長期在班裡佔據前三名的孩子,未來一定真的最有出息嗎?這個答案或許與家長想的並不一樣。

一場同學會後才知道,大家的發展各不相同

琳琳畢業以後去了其他城市發展,所以能和老同學們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當琳琳回到老家聽到老同學的邀請時,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在這場同學會上,

琳琳遇到好久不見的玩伴

,所以自然少不了要回憶一下青蔥歲月,聊聊當時的八卦等等。這些回不去的時光,因為隔著久遠的時間,帶著厚厚的濾鏡閃閃發光。

不過,老同學在一起難免也會相互比較,

而學霸們作為學習時期的佼佼者

,我們也會期待進入社會後,他們是不是依舊在同齡人中名列前茅。

但琳琳細聊一下才發現,

自己班裡的學霸在步入職場後逐漸成為普通人

,反而是那些當時上學時期不太出彩的學生混得風生水起。

班主任老師坦言表示:長大後有出息的學生,通常都不是班裡面的前三名

對於這類現象,有一位資深班主任老師經過近30年的追蹤實驗後坦言表示:長大後有出息的學生,通常都不是班裡面的前三名,反倒是排在3-10這幾名的孩子更加有優勢。

這是因為,那些小學表現優異的佼佼者,前期雖然很不錯,可往往會後勁不足,成長速度會漸漸放緩,到大學後,少了中學時期各方各面的管制,往往會變得平平無奇,也這就是人們口中的“第十名效應”。

“第十名效應”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裡的“第十名”並不是指具體的名次,而是一種泛指,

是說在班級排名中,佔據中上游位置的學生。

他們的特點是,並沒有那些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習刻苦、努力用功,他們也並不笨,甚至還很聰明。

雖說名次並沒有那麼靠前,是因為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

他們沒有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學習上,

注意力分散了。

等到了後期,特別是高中階段後勁十足,很快就可以趕超上來的,而且在日後步入職場中,

也會因為心思活泛,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類孩子的優勢:

★家長與老師都沒有給他們太大壓力

小孩子在前期的學習生活中,家長沒有給他更多的要求,老師也沒有給他更大的壓力,孩子就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孩。

也正是因為相對寬鬆的學習要求

,小朋友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強

,更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

★成績中等偏上,在社交上更有益處

對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是個很好的培育溫床,

孩子的想象力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就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愛好,人格也會更健全,也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不管是自信心還是抗挫能力都處在平衡狀態

像這種中等偏上的小孩兒,學習能力不差,要求不高,知足常樂。

學習上取得了小小進步,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

成績稍稍有些波動,有點點退步,也在他們的可控範圍之內。

孩子的抗壓抗挫能力也在這個歷程中也得到了鍛鍊。

學習就好比“長跑”,開始跑得快,未必後面跑得遠

其實,學習是個“長跑”運動,我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

這是個持續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隻是學生階段就可以了。

相比於一開始就開得快,不如持續續航。

而且這個世界的維度是多元的,不能唯成績論,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著無限可能,上學時的成績並不決定一切,壓力過大且失去平衡的發展反倒會給孩子拖後腿。

每日一問

:你家孩子在班級裡面排第幾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