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前言:

歸功於墨洛溫王朝末代“懶王”的“政績”和宮相查理?馬特的政績,查理?馬特的兒子丕平開創了加洛林王朝,將墨洛溫末代國王送到了修道院。在封建制度日趨發展的基礎上,加洛林的國王能夠有效掌控更多土地,得到更多宣誓效忠的附庸,獲得更優質的軍事力量。憑藉這些,查理曼開創了加洛林帝國,讓教皇看到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希望。

儘管對於“加洛林文藝復興”的稱呼是否正確存在爭議,但是在查理曼到虔誠者路易統治期間,加洛林王朝的文化發展有很大進步,軍事卓有成效,政治秩序相對穩定,可稱之為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復興時期。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一)

之所以加洛林王朝的發展是泛歐洲性質的復興,是因為王國的版圖得到了極大擴張。得益於查理?馬特的采邑制改革,向領主服軍役成為了附庸的義務,一隻忠誠度提高的軍隊被建立起來。並且他於732年在普瓦提埃將阿拉伯人趕回了比利牛斯山以南,捍衛了法蘭克王國核心地區的安全,封建采邑制能夠順利地發展。

到了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的時代,丕平才能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謀求在義大利的利益。他向倫巴第人發難,因為倫巴第人威脅了教皇的生存,而教皇已經成為了丕平的盟友。第一次對倫巴第人的遠征發生於754年,第二次是756年。最後由查理曼於774年在帕維亞俘獲了國王迪西德里厄斯,奪取了他的義大利王冠,戴在自己頭上。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在西南的西班牙方向,丕平在759年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繁榮的納爾榜港。後來在801年,利用穆斯林的內部不和,查理曼佔領了巴塞羅那,建立了從加泰羅尼亞到納瓦拉的西班牙邊區。查理曼更加註重軍隊的建設,他建立了一支以戰馬、闊劍和熟悉戰場見長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也給他在東部方向的擴張提供了便利。

查理曼於787年進軍巴伐利亞,在教皇的支援下,開除了巴伐利亞公爵塔西洛的教籍,又獲得了巴伐利亞教士中一個強大派別的支援。結果使塔西洛屈服,巴伐利亞被加洛林王國完全控制。在更東邊的地方,查理曼於796年使阿瓦爾人臣服,後者皈依了基督教,在亞琛接受洗禮,拜查理曼為教父。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歷次軍事行動使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極大擴張,它包括了今天的法國領土,其邊界東邊到達易北河流域,南邊佔領亞平寧半島北半部分。雖然這個領土面積跟鼎盛時期羅馬帝國的版圖相差甚遠,但是跟羅馬人作為少數族群建立起來的帝國不同,法蘭克王國,或者說加洛林帝國的主要臣民是法蘭克人。

這樣,在帝國崩潰後就不會像羅馬人一樣被後來的盎格魯-薩克遜人、西哥特人、法蘭克人吞沒,能夠保持地域的民族文化屬性。如此遼闊的地盤也給封建采邑制、封建依附關係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因為層層分封的基礎和領主、附庸關係的紐帶是土地。雖然當時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但是依賴於廣闊的可耕地和眾多的農奴和自由農,加洛林的農業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二)

藉助軍事力量實現對地方的控制後,加洛林統治者致力於建立穩定的政治秩序。789年查理曼制定宣誓制度,將“忠誠”視為政治制度的生命力。他規定在地方召開政治大會,領主、附庸以及教會人士共聚一堂商定地方事務與進行案件審理。他頒佈了大量法令,法令融合了羅馬法、教會法以及蠻族習慣法的特色。查理曼還向地方派出巡迴使監督地方政務,進一步強化了國王與地方的聯絡。有趣的是,當時王室延續著四處巡遊的傳統,所以要找到國王、王后報告政事頗為不易。

在建立統治秩序的過程中,加洛林帝王們注重精神層面的建設。查理曼將基督教視為連線帝國的精神網路,不遺餘力地推廣它。查理曼開創了屠殺和強迫異教徒皈依相結合的征服傳統,他得到了傳教士的幫助,制定了殘忍的法規:對征服者而中任何人以及對基督教的任何冒犯,都將處以死刑。查理曼和虔誠者路易還注重教育的發展,讓貴族學會讀書寫字自然不用多說,有證據顯示平民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

在城市中,尤其是義大利的城市中,商業的發展使得讀、寫、算的技能愈發重要,進而促進了世俗學校的發展。這個時期教育系統基本被教會把持,形成了聖加倫、科維和蘭斯等教育中心,受教育神父數量的提高促進了當地正統信仰的接受程度。教育的核心作用是鞏固統治,國王們向最廣大民眾宣揚的,是以基督教意識形態為載體的臣服道德。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查理曼統治後期和虔誠者路易時期雖然出現了各種叛亂,但是皇帝們用鐵血手腕平定了風波。778年威德金特領導的叛亂使法蘭克人在森塔爾遭受了災難性的失敗,結果查理曼在凡爾登屠殺了4500個薩克森人,最終壓服了薩克森人。

查理曼死後被封為義大利國王的伯納德發動叛亂,結果虔誠者路易在817年組織力量進攻伯納德,以極快的速度將叛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又如虔誠者路易雖然一度被政變趕下了臺,但是他在834年還是將王位奪了回來,並於853年在梅斯舉行的儀式上被重新加冕。

當叛亂髮生時,王國內的各大領主沒有揭竿而起,而是大多數保持了剋制和觀望的態度。國家的興盛有賴於政治秩序的穩固,反之國家危亡時,政治秩序的沉澱能將國家的架子籠住,不至於轟然倒塌。加洛林君主在有效控制王國基層時還藉助基督教配套了相應的政治文化,這是歐洲“治理復興”的標誌。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參考書目:《中世紀文明》、《羅馬帝國的遺產:400-10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