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蔣欣和宋佳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教育,更利於孩子成長

最近由宋佳、佟大為、蔣欣、李佳航領銜主演的都市劇《小捨得》很火爆,圍繞3個家庭的孩子教育、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展開,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比如:劇中的米桃,就是一個很讓人心疼的孩子,雖然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差一些,跟同學難以融入,但是學習刻苦努力,成績非常好,學習的事從來不讓父母操心,這應該就是很多父母言重的好孩子形象吧。

為了讓孩子能透過在城裡上學改變命運,米桃的父母拼命賺錢,但是家人之間缺乏情感的互動,很少陪孩子,常常以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要求米桃要懂事,要多讓著別人,根本不瞭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也看不到孩子內心的自卑和無助, 當一向乖巧懂事的她,突然情緒崩潰,失控地衝父母大喊:歡歡可以不用懂事、子悠也可以不用懂事,為什麼我就要永遠懂事?

這時,米桃的父母,因為她的爆發而大發雷霆,痛斥養出一頭“白眼狼”,卻看不到她長期積壓在心中的壓力,和隱忍多時的情緒,正在如洪水猛獸般衝擊著米桃脆弱的心靈,已經快把她逼到崩潰的邊緣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會不斷塑造孩子的性格特質,而父母就是那個手拿刻刀的雕塑師,一步一步雕刻出孩子未來的模樣,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父母這3種行為,容易毀掉孩子的未來。

1、習慣事無鉅細地控制孩子。

在父母行為風格測試結果顯示,有近一半數量的父母,都更偏向於“控制型”的風格,其實適當的控制,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但是如果是“事無鉅細”的強控制,會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容易導致孩子自暴自棄、或者是極度的自卑、敏感。就像《小捨得》中的那個孩子顏子悠,是如今生活中最常見的、最典型的一種案例。中產階級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富足,媽媽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績,拼命想把他培養成學霸,習慣控制孩子的一切,也喜歡跟別人去攀比,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內心的不自信和焦慮感在作祟,而懂事的孩子很理解父母,為了滿足媽媽的面子,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但是在緊張或者抗拒的時候,就會用不停地摳指甲,一直摳爛掉都無法停止,這種不自覺的自主傷害,能夠緩解他的心理壓力,在心理學上叫做內向的攻擊性,當孩子選擇壓抑情緒,或者被迫接受自己不想要時,就會產生向內的攻擊性。容易變得自責,自卑,甚至導致抑鬱和自殺傾向。

2、忽視孩子的感受。

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很多人都以自己一廂情願的方式去愛,從不關注孩子想法和感受。就像這部劇中的米桃,在學校被歡歡排擠,想要找歡歡和好,卻因為爭執失手將歡歡推倒。父母得知後,先是責怪女兒不懂事,後又告訴米桃應該記著夏家的恩情,多讓著點歡歡。卻沒有一句關心和安慰米桃的話語。

孩子遭遇到挫折時,內心無比脆弱,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關懷,而最終得到的卻只是指責,這種“雪上加霜”式的打擊,是讓孩子情感枯竭,逐漸走向淡漠、絕望的重要原因。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家庭,父母為了孩子,可以拼盡全力,但是,卻從不曾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求,永遠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高在上地佔領著道德的制高點,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永遠是指責抱怨這一種,可是卻不知道的是,孩子為了父母,已經在委屈和壓抑中把自己逼到無路可退。

3、不顧現實的期望和高要求。

每個父母都會有望子成龍的美好期望,也為此給孩子設定了很多自己的目標,合理的目標和規劃有利於孩子成長,在劇中

米桃父母的口頭禪是,桃啊,我們就指望你了。

田雨嵐的口頭禪是,子悠,媽媽全靠你了。

這兩個孩子確實很懂事,即使內心充滿了抗拒和不滿,卻從來不會用語言或者行動去反抗,也不敢流露絲毫負面的情緒。父母不顧孩子的感受,也不考慮現實情況,而一味地提高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當孩子努力了但是沒達到,家長便把失望的情緒一次又一次地發洩在孩子身上,甚至在盛怒之下反覆地進行人身攻擊,而孩子因為懼怕自己無法讓父母滿意,而產生了過度的恐懼和自卑,對自己就產生了錯誤的認知:我是真的不行,我永遠無法讓他們滿意,從而變得自暴自棄。

4、情緒暴躁易怒,喜歡抱怨。

情緒暴躁易怒,遇事悲觀,習慣在孩子面前抱怨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讓孩子變得消極悲觀,敏感自卑,遇事不去想辦法解決,只會逃避和抱怨。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情緒暴躁易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而性格溫和、心態積極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能讓孩子看到更多的美好。

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父母的問題,問題孩子,往往出自問題家庭,作為父母,要注意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好的成長氛圍。在孩子的教育上,比起花高價買學區房、讓孩子讀貴族學校、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這些物質的投入,給孩子精神和心靈層面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滋養孩子精神和心靈的幾種方式。

1、花時間多陪伴孩子。

科學研究表明,在成長階段,經常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要比孤單長大的孩子更聰明,性格更加樂觀積極,更容易取得成功。多花時間經常陪伴孩子,可以把一天的時間,劃分成若干個“格子”,每個格子專門用於做一件事:屬於陪伴孩子的“格子”,專心用來陪伴孩子,對孩子來說,再昂貴的玩具也比不上“和我一起玩”。

2、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並鼓勵他。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成為父母的驕傲,這會讓他們從心底感到開心,做起事來也更加有動力。父母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用心地去鼓勵他,哪怕只是一個小進步,或者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小事等,有針對性地去鼓勵,會讓孩子理解自己是因為什麼行為得到了稱讚,知道以後該怎麼做,自覺去固化這種行為。

3、捨得說出自己的愛。

每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多數的父母,卻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很難懂得去愛,因為他感受到的東西太過貧瘠。養孩子首要的是養心靈,一個內心豐盈的人,才能性格完整,陽光大氣,才能在這個堅實基礎上,成就更好的人生,才更能適應長大後的現實世界。經常跟孩子進行坦誠地溝通交流,永遠不吝於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父母只講道理、不談感受,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裡感受到最深厚、無瑕且確定的愛,這份愛,能讓他們在世界上活得自信,活得堅定,活得有底氣。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材,也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變得優秀,但設想的結局再好,始終都要親身參與艱苦的過程。別讓孩子,因為你的“心太軟”,輸在了起跑線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