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劇裡不靠譜的楊阿姨,卻有著靠譜的數學教學理念,值得借鑑

《陪孩子一起長大》裡的楊阿姨人品不咋地,但不得不說,作為退休的小學數學老師,教數學確實有一套方法。一套小猴子天平的玩具,讓6歲的奚望自己明白了等量代換,找到了自信。

奚望媽媽甦醒立馬爽快地定了楊阿姨,本來來做保姆的,試做幾個菜嚐嚐也不用了:“不用不用,你教好我兒子就夠了。”

楊阿姨再到被頂級培訓機構質疑邏輯思維不行的新月家,新月媽媽林芸芸也是如獲至寶:“我家女兒很乖的,其他家務你都不用管,給新月輔導好功課就好了。”

楊阿姨對數學的總結很有道理:“

數學其實很簡答,立體化,趣味性,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直覺的感受,比單純做題目,效果要好得多。”

楊阿姨是用了一個玩具,不是我們每個家庭都要準備一堆數學道具,可以教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帶孩子逛超市學數學

超市的水果架上,媽媽拿了2個蘋果,哥哥拿了3個芒果,一共拿了幾個水果?這就是“

加法運算

”。

弟弟覺得芒果不用這麼多,又拿走一個芒果,還剩幾個水果?這就是“

多步運算

”。

蘋果是3元一斤,媽媽拿了2個蘋果,需要付多少錢?這就是“

乘法運算

”。

和孩子一起做體能訓練學數學

帶孩子一起跑跑跳跳,鍛鍊身體的同時,還可以把數學應用計算題融入其中。

媽媽走的步子大,10步就可以走到終點。孩子的步子小,要20步才能走到終點。媽媽和寶寶同時出發,同樣走5步,誰走得快?這是“

追逐問題

”,如果替換到用步伐丈量地面長度,又是“

丈量問題

”。

媽媽投了5個球,投進了3個球;孩子投了6個球,投進了3個球。

可以設計成“

加法運算

”:媽媽和孩子一共投進了幾個球?

也可以難一點,設計成“

比例問題

”:媽媽和孩子誰的命中率高?也就是“除法運算”,還要涉及到“比大小”。

這樣問問孩子,和孩子一起掰手指一起動腦筋,是不是比干巴巴講:5-2=3,1只大象和4頭牛一樣重,要有趣得多、直觀得多。

運用數學模型圖學數學

也有家長會說:“我自己對數學也算“深惡痛絕”,沒那麼多快樂教育方法和時間”,那我們可以看看這套《圖解數學思維訓練課》,用數學模型的方法,帶孩子舉一反三解答各類應用題。

顧名思義:“圖解”,孩子讀懂題目意思後,根據題意畫出數學模型圖,再根據模型圖列出算式、解答。聽著似乎挺簡單的,但這位編者,作為矽谷工程師爸爸,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先將小學教材中的應用題進行了分類、歸類,讓孩子能真真切切讀懂題。

又將《西遊記》、《三隻小豬》、《小紅帽》、《恐龍》等孩子熟悉的故事融入到題目中,讓孩子感興趣。

再是將新加坡數學建模的畫圖法、美國課堂PBL專案制學習法、中國數學的難度、教學進度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彷彿就是一位是陪孩子一起學數學的有趣老師。

贈送的16節動畫課程,掃碼孩子就能看了,家長都不用教了。

英語應用題練習冊,也讓每個孩子都能走入雙語教學,明白數學題中的常用詞彙、句子。

一套3冊的《圖解數學思維訓練課》,從加減法、乘除法、講到多步計算。10歲以下孩子,從建模方法的入門開始講起,整套學習更有體系。

11歲以上數學基礎較好的孩子,可以考慮學習第3本多步運算,是一些高難的題型。

學齡前到小學整個階段5-12歲的孩子,不報班不請家教,也可以在家快樂學數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作者原創文字,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大魚號【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專案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