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個遠古傳說。儘管明眼人一看這個傳說,就知道不乏有誇張之處。但毫無疑問,大禹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傳承來說,絕對是一個功不可沒的人物。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的出身,一開始就充滿傳奇。相傳他的父親鯀是第一個治水的責任者,但由於方法不對,被黃帝降罪。鯀的屍體放在羽山上三年都沒有腐爛,祝融剖開他的肚子,就有了後來的大禹。

大禹治水,也算是子承父志,期間經歷的艱辛險阻自然數不勝數。但我們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裡,第一記住的就是他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蹟。

這個事蹟沒有什麼深奧之處,意思很明瞭,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那就是三次經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按照我們的文化傳承來說,“家”永遠是每一個人心中最大的牽掛。即使時至今日,交通通訊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還是會思念自己的家鄉,會為了“回家看看”而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來。

那麼,大禹為什麼三次路過家門口都不進去看看呢?

有人說,這是大禹工作太忙,忙於處理洪水,沒有時間。

這麼說顯然是比較牽強的。我們不否認大禹治水時的繁重工作,但從自己家門口路過,推開門看一眼家人,甚至就只是看一眼家裡的物件擺設,也是很多人潛意識裡的自然行為,也佔用不了多少時間。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在我看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可能不是沒有時間那麼簡單。如果一定要找一個答案,可能會和如下三種情況有關:

1、  大禹的“家”不是我們現代人意義裡的家:

我們都知道,大禹是父親鯀“所生”,而大禹出生的地方就是羽山。按照我們的傳統來說,羽山也就是大禹的“家”,至少是其中之一。

而對大禹來說,羽山這個“家”並不是什麼光榮之所,甚至可以說是他的一個心痛之處。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在潛意識裡,大禹不願意回到這個“家”,乃是人之常情。因此,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裡的“家”,是不是指的就是羽山呢?如果是這樣,那麼到了家門口也不進去也就很容易說得過去了。

2、  三過家門裡的“三”,也未必就是具體的次數:

古漢語裡,對於數詞一貫是比較模糊的。而“三”這個數字,在我們的習慣用語裡,更多隻是一種籠統的說法,未必就是具體的“3”次。有可能是好幾次,但並沒有人有具體的次數記載。

所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可能也只是說他有過“過家不回”的做法,並不是真的就是三次,也不是真的就是很多次。所形容的,只是有這麼一個客觀事實而已。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如果大禹不回家的次數未必是那麼多、但卻又是真實存在的現象的話,那麼,這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否也僅僅是為了記載他某一次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即使到了家門口也沒有時間進去呢?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治水嘛,水火無情,如果在治水的過程中,完成某個階段性的任務後,大禹有心回家看看,但剛走到門口,後面就有人追了上來稟報了什麼緊急情況,亟待他立即回去處理。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解釋這個現象了。因為這樣的情況,即使在現代也會偶爾發生的。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3、“家”也可能不是家庭的家:

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可能,那就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裡的“家”,可能也不是我們現代人認知裡的“家庭”。

家這個字,在古代有很多用途,從它的繁體來看,一個寶蓋頭下面一個豬字,這和遠古時期,人們從遷徙不定到定居蓄養牲畜有關。

而在母系社會時期,“家”其實也是一個姓氏,也就是現代人姓名裡“趙錢孫李”一樣的概念。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家”這個姓,現代可能較少見到,但在西周時期,有一個叫做“家父”的名人,可是實實在在的姓“家”。而到了宋代,家姓更是大放異彩,一時間出過很多名人。

如果三過家門而不入裡的“家”是這個概念的話,那麼,這個“家”,很可能就是指的是某個姓家的人了。

當然,這個人應該是當時很有名的人物,還和大禹的關係比較密切。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某位姓家的人,跟隨大禹一起治水,兩人是搭檔也好,是主從關係也罷,但這個姓家的人,在當時是很有名的。大禹和他共事,好幾次路過他的家都不進去,要不就是為了避嫌,要不就是其他原因,這也是很正常的解釋了。

遠古傳說:大禹治水時,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總之,在我看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確實體現了他大公無私的高風亮節,但上面這三個原因,或許都可以成為一定的旁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