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再吃一口”,哄騙式哄娃吃飯,除了飲食失調,一點用也沒有

我們常說,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很冷”,其實還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認為你很餓”。

在很多有寶寶的家庭裡,父母和老人總擔心孩子吃不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很多時候即使孩子吃飽了,父母還是會善意說“再多吃一口,就好”或者“吃完這口就讓你玩……”的話,哄騙孩子再多吃一些。

“乖!再吃一口”,哄騙式哄娃吃飯,除了飲食失調,一點用也沒有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的父母才會這麼做,有這種想法的老外也不在少數,可謂是中外皆然。著名的營養學家洛森在知名的Moms雜誌發表過一篇文章,文中指出了父母採用這種哄騙式的餵飯方式,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弊端。

欺騙式哄喂,除了失去孩子的信任,一點作用也沒有

“乖!再吃一口”,哄騙式哄娃吃飯,除了飲食失調,一點用也沒有

1、失去孩子的信任

大多數情況下,處於認知發展和語言發育階段的孩子並不能理解“再吃一口”是什麼意思。一般情況下,吃飯時父母說“再吃一口就好”,實際上是吃了一口還有一口;在遊樂場時,父母說的“再玩一次”,父母的意思是玩完這次就回家,而孩子卻認為玩完這次還有很多次,這正是“哄騙”給孩子帶來的錯誤認知。

2、條件交換,只是錯上加錯

除此之外,很多父母還喜歡使用“吃了蔬菜,才能吃……”或者“吃了飯,才能玩”的話來哄孩子吃飯,這種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要求自己吃的東西都是壞的,吃完後的獎勵才是好東西。

3、孩子不知道“餓”,更不知道“飽”

“再吃一口”這種哄喂方式會影響孩子“餓”和“飽”的自然感知,只能被迫在自己感知和父母命令之間作出選擇。很多時候,一些孩子為了做個乖孩子,明明吃飽了,也只好一口又一口地堅持吃下去。

父母的這種愛,會讓認知發展尚不成熟的孩子對“飽”認知產生錯亂,甚至導致飲食失調。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們都知道父母之所以會讓孩子“再吃一口”,其實都是出自好意,是擔心孩子沒吃飽,營養不良,以至於影響身體發育。

“乖!再吃一口”,哄騙式哄娃吃飯,除了飲食失調,一點用也沒有

1、知道什麼是“餓”什麼是“飽”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父母和孩子對於“飽”和“餓”要有共同的認知。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體驗餓、飽、吃撐了的感覺。

當父母發現孩子開始拿著食物玩,不再吃飯了,就說明他吃飽了。這時候,父母可以問孩子是不是吃飽了。這種行為也有利於孩子發現身體發出的“飽”訊號,也有利於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2、固定的飲食時間

如果孩子吃飯的時間和分量不同,孩子就會養成挑食的壞習慣:發現沒有自己喜歡的食物時,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敷衍了事;當有自己喜歡的食物時,又開始大吃大喝,最終導致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吃沒吃飽,孩子也就養成了壞的飲食習慣。

3、減少零食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減少孩子兩餐之間吃零食的數量。如果孩子吃了太多的零食,到了吃飯時一點也不餓,自然吃不下東西。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吃零食,吃飯時也會比較敷衍。

“乖!再吃一口”,哄騙式哄娃吃飯,除了飲食失調,一點用也沒有

由此可見,父母無論是“再吃一口”的欺騙,還是用“吃完就讓你玩……”的交換,都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但孩子卻不知其中深意。父母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如從固定時間和飲食分量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