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現代人如何長壽?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現代人如何長壽?

對我們每一個現代人來說,健康長壽是如今最大的幸福。

實際上,隨著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人們也在長壽的路上大步向前。人均壽命也已經突破80歲大關。

但我們在享受科技發展的紅利之餘,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人的生物學壽命至少在120歲以上。按照目前的實績,我們的長壽征途還僅是開始。

早在《黃帝內經》裡,就簡單明瞭地闡述了人類的長壽目標。

《素問。上古天真大論》: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而那個時代,衛生保健水平顯然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人們在那個時候就能“春秋皆度百歲”,而現在則是“世上難逢百歲人”呢?

內經同樣分析了長壽與夭壽的原因所在。那就是:

今時之人不同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客觀點說,《內經》的時代已經距離我們已經兩千多年了。而在黃帝描述裡的“上古”,更是那個時代之前的歷史時期。

即使如此,在黃帝口裡的“今天”,就已經觀察到了壽命正在縮短的現象。這個問題,也就一直伴隨在人類歷史的程序中。即使到了現在,我們還是非常關心。

可是,我們見到的身邊的人,50歲、頂多也就是60歲開始,衰老就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自然趨勢”。甚至近些年來,有的年輕人也開始感慨起來,為什麼自己才20出頭不到30歲,就已經衰老起來呢?那些百歲老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個問題,岐伯在《內經》裡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由此可見,無論是上古之人還是現在的人,想要活到百歲(盡終其天年),條件就是一個:知“道”。

這個“道”可不是什麼“道可道,非常道”的術語,而是指一系列養生準則。岐伯提出的長壽條件,就是“形與神俱”,而達到這個條件就需要遵循一些原則: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就是上古蠻荒時代的人為什麼也能百歲不老的原因,因為他們懂得“天道”。這個“道”,看上去虛無縹緲,其實就是指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

體現在人身上,我們可以將其稱為“養生之道”。

長壽的人,大多是會養生的人,他們更懂得按照天道規則來控制自己的生活。尤其“節制”二字,是傳統養生的智慧所在。這就是中醫理論裡“過猶不及”之理。

由此可見,我們想要長壽,就要了解並遵守“養生之道”,也就是需要“節制”如下幾個方面:飲食飢飽、起居規律、勞逸結合。這幾個方面都做好了,健康就會自然伴隨我們。

而對於“年過半百而動作俱衰”的原因,岐伯同樣也給我們指出了。那就是“不知持滿”。

什麼叫“不知持滿”?也就是“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等等失去節制的放縱生活。

看上去,我們只要避免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就能更容易收穫健康。但看看我們身邊的人,甚至自我對照起來,有幾個人真的能做到“節制”生活?

有人為了滿足口欲,大魚大肉不知撐飽;有人為了追求享樂,黑白顛倒;有人為求生計,起早貪黑熬夜。於是,便將自己弄得勞累不堪,精神渙散。

同時,科技進步之後,大部分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以前步行,現代人出入有車,以前爬樓梯,現代人有電梯,以前肩條手提,現在有起重機……

這個結果就是,現代人大多缺乏足夠的運動。別說鍛鍊,就是基本的運動都不足,體內的氣血執行相對更偏於壅塞,對於健康長壽來說,這至少是一種消極的因素。

由此可見,健康與長壽,依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來說,其實並不複雜。但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又需要有足夠強大的“自控力”。

所以,在物質條件這個“硬體”得到改善的今天,我們想要更長壽一些,自我控制的“軟體”建設,更是迫在眉睫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