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萬“老漂族”流落他鄉,受苦又受氣,晚年勞累圖個啥?

人在年輕時

難免為了生計而奔波

,那麼到了老年呢?就可以頤養天年,享受兒女繞膝之樂了嗎?現實中很多人都做不到。

1800萬“老漂族”流落他鄉,受苦又受氣,看不完的孩子回不去的家

根據國家衛計委釋出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資料顯示,我國的

“老漂族”數量達到了

1800

,也就是說有1800萬老人因為需要照顧晚輩,不得不

“流落他鄉”

今年64歲的郭阿姨就是“老漂族”的一員,她每年為了照顧第三代需要跑3個省份——平時在江蘇省帶外孫,等到寒暑假時需要到杭州去帶孫子,每年農忙時還要趕緊抽出時間回到山東老家收玉米、種小麥,當被問到對於這樣的晚年生活有何感想時,郭阿姨只能無奈自嘲地笑笑,表示

“哪裡需要自己就去哪裡”

在央視拍攝的一部名為《姥姥》的紀錄片中,爍爍姥姥的生活看上去好像要比郭阿姨輕鬆一些,畢竟不用

每年橫跨

3

個省份來進行奔波

。但是作為“老漂族”的一員,她也遇到了很多老人都會遇到的難處,一邊要照顧孩子受累,一邊還要

受到來自親生女兒的氣

,平日裡

幹得越多,錯得越多

,母女之間的矛盾也就越深。

與爍爍姥姥以經驗為主的育兒方式不同,女兒更喜歡“照書養”,一旦爍爍姥姥有任何“不科學”育兒方式被女兒發現,少不得要招來一通埋怨,在老伴去世的那段時間,爍爍姥姥著實感到十分的心力交瘁,甚至一度

患上了抑鬱症

,需要食用藥物來進行緩解。

有一次凌晨5點時,爍爍姥姥從床上爬起來服用強化精神的藥物,那一刻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只想大聲吶喊,大聲哭。

對於“老漂族”的身份,生於50年代的徐珍華徐阿姨有著十分精確的定位,她表示

“我們都是來做保姆的”

,然而與普通職業保姆不同的是,“老漂族”不僅分文難得,往往還要自掏腰包為兒女貼補家用,完全以兒女的生活為中心,可謂是

“邊吃苦邊受氣”,看不完的孩子回不去的老家。

四處奔波“做保姆”,“老漂族”晚年勞累圖個啥?

年輕時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等到了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不得不為了兒女繼續奔波,

遠赴他鄉做一名“保姆”

,1800萬“老漂族”為何要過上如此勞累的晚年生活?

答案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兒女,如今孩子的養育成本之高眾所周知,很多現代家庭都是由年輕的小兩口出去工作,不得不由老人來幫忙照顧孩子,緩解各方面的壓力,然而新老一代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矛盾,尤其在

育兒理念

方面,更是衝突的重點。

於是作為“老漂族”不得不出於對兒女的心疼,遠赴他鄉做一名心甘情願的“保姆”,忍受子女對自己的種種不理解,一方面難以融入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另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育兒壓力,過著比年輕時更難熬的生活。

年輕人要給予老人足夠的理解,體諒老人的默默付出

之前有這樣一段影片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影片中年輕的媽媽一口口地喂著自己的女兒,而孩子的姥姥則站在一旁一口一口地喂著她,

長輩對晚輩的關愛

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這樣的畫面其實恰恰是很多老漂族真實生活的寫照,為了子女遠赴他鄉照顧孩子,她們非常需要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支援。

很多“老漂族”在接受採訪時都曾經表示,

照顧孩子的早起晚睡

身體勞累

都是可以承擔的,最無法忍受的是一邊不辭勞苦地照顧孩子,還要一邊接受子女的埋怨,於是老人在照顧孩子時不由得越來越緊張,生怕哪一點做得讓子女不滿意,受到“批評”,承受來自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

所以對於“老漂族”,年輕家長一定要給予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援,

放棄舒適的退休生活去做一名全職“保姆”

,要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加勞累,對於父母在育兒時發生的小錯誤,年輕家長應該多一分包容和理解。

歪媽結語:

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大城市安家立業,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可以說“老漂族”屬於應運而生,是一種時代的產物。面對一生都在

默默奉獻自己的“中國式父母”

,希望年輕家長們能夠意識到老人的不易,原諒她們的不完美。

今日話題:你對於“老漂族”的事情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