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迎來福利,2021年6月這項補貼發放,一家500元,但6類人除外

文:繆禾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經濟差距和城鄉人口比例越來越大。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是現在務農賺不了錢。有人說機械化耕作,但從中國的地理環境來看,機械化耕作基本上在東北,東北是平原,土地肥沃,機械化成本高。沒有東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只能賠賺不到錢。

而且糧食價格沒有改變,但農民種植糧食的成本一直在增加,特別是化肥和殺蟲劑的價格,這些仍然是農業生產所必需的。農民們已經在地裡勞作一年了,但他們賣的糧食不夠支付成本。因為他們不能從農業中賺很多錢,所以大部分農民都已經選擇了不種地,去城市務工來維持家庭的生計。

大家也不難發現,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之前的農村了,百姓們也不天天圍著自己家的地轉了。村子裡只剩下沒有勞動力的老人在家,而且很多人家的農田裡也種上了樹苗,不種糧食作物。

國家看到了這一幕,也為了激發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種地收入,在農業上整合了三項補貼保證,提出了農業支援和保護補貼。這樣,農民在耕種的過程中就會得到相應的補貼,以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每年6月發放農業支援和保護補貼,今年國家已將農業補貼金額提高到了20%,使農民再次享受到福利的增加。這種補貼是每畝地50-200元,不同省份有所不同,按一家4口計算,一個家庭至少200元-500元左右。但是,不是誰都能拿到這筆補貼的。

哪些人將拿不到補貼呢?

第一種:是耕地不符合規定的人不得領取。不符合規定的是將土地變成水產養殖、荷塘等。

一部分農民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種植各種各樣的草,從而開展畜牧業。此類個案將不會獲得有關津貼。畢竟,你的土地不是用來種植食物的,而牲畜的養殖業可以獲取相關的利潤。

第二種:是現在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民自願承擔“退耕還林”工作,並獲得了相關補貼,當時,農田的性質已經改變,從種植糧食作物的耕地,變成種植樹的土地,成為了“林業”也獲得了《林權證》,如耕地退耕還林,這種情況是不能領取這項土地補貼的。

第三種:是土地性質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糧食作物種植耕地轉變為經濟建設用地,如農業生態園、休閒觀光園、苗木基地、太陽能電站等等,即使這些建築是合法的,他們也無法獲得國家頒發的土地補貼,因為土地的基本性質發生了變化,所以他們無法獲得土地補貼。

第四種:是農村農用地將有專用土地用於烘乾糧食,建設糧食倉庫、烘乾房等,這些都不能獲得補貼。

第五種:是有一部分土地由於政府徵收的原因,土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徵收的補貼,不能得到農業補貼。同時非法改變土地用途,嚴重破壞土地的情況下,不能獲得相關補貼。

第六種:也就是最後一種情況,最後一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因為現在我們國家大量的土地被閒置,不種植任何作物並且土地荒廢超過了三年以上,也沒有把自己家的土地進行轉讓,租賃,這種情況也不能獲得國家的土地補貼,而且承包人也有權收回土地。並且農業補助的物件應該是熱愛種植土地的人群。

之所以造成這些情況,根本的原因就是種地掙不了很多錢,這才出現這麼多情況,如果農民朋友一昧的種地,那麼可能連基本的生活費都負擔不起,為了生計,農民朋友們才外出謀求生活。

在所有這六種情況下,都沒有補貼,而補貼的津貼主要是為了不破壞生產糧食的土地的特性。

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農業補貼是針對土地的實際種植者的,而不是土地的承包者的概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截至2021年3月14日,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幾個品種的米香價格上漲2。8%,至4。94元。長粒香價格下跌0。97%,至每斤3。71元。香米價格上漲2。69%,至每斤3。83元。中國東北地區的大米價格上漲了3。9%,達到每斤3。77元。

今年受歡迎的米價上漲減少,普通米價持平,市場上的米價是無法估量的,但只看今年受歡迎的米價,預計今後會上漲,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

本文由小編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