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辦?“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作為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的急切願望,所以,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在有意無意中,採取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

但是,父母光想著打罵孩子就會幫助他改掉不好的習慣,往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但是,卻忽略了這種方法是否欠妥。

再說孩子性格不同,相應的管教方法也應有所差別 。但是有很多父母,無論大事小事都選擇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的問題一直都在是困擾父母們,如果不打,孩子會不會不長記性,繼續犯錯誤?

父母打罵孩子的目的,是想讓孩子改掉錯誤,打罵,會讓孩子身體上受到疼痛,也許會很快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給孩子的精神上帶來一種羞辱感,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隱患。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的報告顯示:成長階段遭受過經常遭受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性格自卑的佔79。25%。

美國家庭暴力專家施特勞斯曾對32個國家,超過1。7萬大學生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認知水平,極有可能會低於同齡人。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洛克反對一切打罵式的教育方式,他早在三百年前就提出:

“一對優秀的父母會用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而不會打罵孩子。”

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又無力反抗時,就會破罐破摔,就會用“你越打越不聽”,來反抗父母的打罵。時間長了,孩子越發不聽父母的教育,更加叛逆。

所以,父母經常打罵孩子,雖說想讓孩子改正錯誤,但結果卻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

不同性格的孩子對父母的“打罵”有不同反應。

我姐姐的小女兒一直都是性格內斂的孩子,以前從不頂撞長輩。但因為由於青春期叛逆,我姐姐打了一次,這個孩子似乎跟父母變得疏遠了一些。上了大學之後一兩個月不主動與家裡聯絡。直到今天我姐姐也很後悔當初打了她。

打孩子很多時候會打出毛病來的,心理上的毛病遠比身體上的創傷難處理的多。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這麼小還沒有自尊心,根本沒有維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即便是在家庭聚會,還是會當眾肆無忌憚地揭孩子的短,這恰恰是孩子最反感的。

一般來說,性格開朗大方的孩子,對於父母的棍棒教育還是看得比較開的,有些孩子也許打了一次、兩次就改正錯誤了。

但是那些不愛言語,性格沉靜、內斂的孩子,對這種行為尤為敏感。打罵,打斷的是親情的聯絡,造成的更是孩子不樂意與父母親近。

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子會更加要強。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孩子對於自尊的重視和有多麼看重面子。

在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方式都應該選擇更加溫和,儘量避免使用棍棒教育 。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沒臉沒皮的小紅皮猴了。

那麼,父母除了打罵,該怎樣有效管教孩子?

父母要選擇正確的合適的教育方式。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得強調一個合適,我發現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數十年如一日,壓根兒沒有什麼變化。

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無非就是嘮叨+打罵,但是父母也逐漸覺得乏力了,覺得現在的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能力,越來越得心應手了,他們不再是以前耷拉著耳朵受訓的孩子 了,越來越叛逆,甚至有時候還會出言頂撞。

細細想來這真的是孩子的錯嗎?是孩子錯在頂撞、叛逆還是錯在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沒有幾個人會喜歡聽嘮叨的話,孩子也一樣。而父母嘮嘮叨叨的話都是在挑錯,全盤否定孩子,這樣的話既傷孩子自尊,又是在告訴孩子他有多差勁,也難怪孩子會頂撞。要是我也會。

而打罵的教育方式,更是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這種的叨嘮+打罵的模式,是父母在“幫”孩子反省,孩子根本沒有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父母不懂得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總是用嘮叨的方式,或採用更極端的打罵方式,你根本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用耐心教誨代替打罵。

孩子的判斷能力遠不及大人成熟,他們時常會犯錯誤。但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區分好壞的基本判斷能力,如果犯了嚴重的錯誤,內心深處一定會有所察覺。雖然不知原因,他也會自問是否做錯了。

然而,雖然意識到自己錯了,可一旦有人用指責、打罵的方式指出來,孩子就會產生反感,並有可能將錯就錯下去。

比如:當父母用指責或嘲諷的口氣勸說孩子要他們努力用功:你現在不好好學習,看你將來怎麼辦?

他們必會頂嘴說:“知道了,別再囉唆了!”然而,說歸說,他們還是不肯用功,有時甚至會故意跑到外面去玩。

因此,孩子犯了錯誤,如果父母把打罵作為管教孩子的砝碼,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父母摒棄打罵的方式,只要耐心地教導,讓孩子知道他錯哪兒了?讓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錯?這樣,更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對孩子改正錯誤更有效。

二、因事制宜,採取方式。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人的一生中就應該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

事實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你無需太緊張、著急,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加打罵孩子。

我們來看看一位父親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

“孩子沒有發生什麼原則性錯誤時,我通常採取講故事、舉例子的方法讓兒子領會其中意義;當兒子犯下性質惡劣的錯誤時,我會批評他。當然,我的批評不等於責罵,我會以嚴厲的態度對他說清是非曲直,講明後果,讓兒子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以免再犯。”

父母在一些生活細節中,不經意地闡明自己的想法,並配合輕鬆的談話方式,這樣才更容易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英國家長教育協會史考特博士說:

“父母為了讓孩子適應真實的世界,難免從小對其實施打罵的行為,這會在孩子腦子裡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可能會導致孩子日後出現暴力傾向或是憂鬱等心理疾病。”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愛孩子的父母,不要用打罵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而用正確的合適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