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演員吳孟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說實話,達叔其實最早是看《九歲縣太爺》知道的。年前自己母親也生病進ICU,幸運的是活下來了。這輩子第一次真實經歷過在ICU外煎熬的等待。肝癌病逝前,人是真的很難受的。生病住院到去世,6天時間太倉促了。親戚也是胃癌,不過也撐了一年多時間。從檢查確診,然後住院化療,前一天還影片通話有說有笑的第二天上午人說沒就沒了。達叔挺過新年一直堅持到元宵,真的不容易啊。星仔好像只比達叔小十幾歲。

《功夫》中預留給吳孟達的角色是假斧頭幫幫主,也就是林子聰的那個角色。這個在林子聰的某段採訪裡說過。原本那個電影角色名字都取名叫達哥的。包租公可以說是重戲份角色了,而且更主要的是拍攝勞累強度大,以星爺的思維,不可能讓年歲大的達叔去拍這種高強度角色的。所以我也更傾向於林子聰那個角色更符合星爺的意思,在身邊,畫龍點睛。有些主角生來天賦,外表出眾,帶著光環,也許發光發亮也許後天不再努力被後浪淹沒。

記得貫穿我整個少年時代的回憶,就是周吳二人的無厘頭喜劇。為彼時的我帶去無數快樂和歡笑。達叔的離去,讓我感覺就像我身邊一個熟悉的長輩離開了一樣,確實他也就比我爸大一歲。他的離去,帶走了我一部分的青春回憶。同時也讓我明白,一代人終將老去,我已步入中年,不得不和年少時熟悉的人和事說再見。以前的亂世桃花,九歲縣太爺,無敵縣令,絕色雙嬌因為劇本好,搭戲的演員好,也不枉費達叔的演技。

後來陸陸續續參演的一些電視劇或者網大,全是在無端消費他,不過那也是整體市場的降維打擊。有些配角生來醜相,毫無天賦,努力一生換來了無數的配角機會,如果不努力連配角都沒得當,但是時光走久了,我們反而更加珍惜陪伴我們的那些人,這是情感,有些人恰巧活在我們的情感裡,深深的。

總之,吳孟達可能不是最牛逼的諧星,但是他演繹的角色確實是接地氣,深入人心,這就非常符合文化宣傳的三個“貼近”。反觀當下的所謂流量明星,又塑造多少個讓人記得住的電影角色?觀眾看電影要的不是專家口中的所謂演技,而是共鳴,一個喜劇演員,他能做到讓觀眾在一個個情節中開懷大笑,能做到讓觀眾代入到角色當中產生共鳴的,他就是成功的,他就值得肯定和學習的。特別是對於後生一代演員如何演繹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角色有激勵意義。至於影史成就,後世自有評價,現在大眾只不過是因為失去一位陪伴多年的好演員而惋惜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