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農民挖出罈子,裡面金光閃閃

往往文物的發現都是意外發現的,比如哪個農民在幹活時不小心發現了,又或者那個工人施工時意外發現了等等,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早在1970年的時候,在陝西西安的南郊,有一個村子,在這一年10月的某一天,村子中的一位農民就在田裡幹活的時候,就意外挖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大罈子。

而大家都知道,西安自古就是名都,古代帝王都非常喜歡這裡,而且這裡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因此在陝西西安如果挖到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大家的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文物了,而這位農民在挖到罈子的那一刻,也是這樣的想法,他想著可能自己是挖到“寶貝”了吧。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當他完全挖出這個罈子之後,發現這個罈子體積還真不小,他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這個罈子挖出來的,而更神奇的還在後面,當他開啟罈子一看,發現裡面金光閃閃的,十分的耀眼,雖然這個農民也沒什麼文化,但對於金子還是認識的,因此他一下就意識到,這個罈子裡面裝的就是金子。

農民主動上交,發現大量寶貝

而這個老人也十分的老實,再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勞動人民的集體榮譽感十分的強烈,因此當他發現這罈子金子的時候並不是先想著自己據為己有,而是想著去交公,或許還會被獎勵,那到時候自己也是有榮譽的人了,在思索了一小會之後,老人或也不幹了,放下了鋤頭就帶著罈子去了陝西博物館中。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當他將這個罈子拿出來之後,立刻就轟動了整個博物館,甚至還吸引了館長親自前來接見,畢竟罈子中的東西可是非同一般啊,當專家們開啟罈子之後,發現裡面裝著金箔足足有11斤,此外還有一些銀盤子、銀碗、金盃子、玉帶、各種珍貴的寶石等等,根據樣式,專家判斷出這可能是唐代時期,唐代皇族專用之物。

而且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價值連城,隨後館長還詢問了農民挖出罈子的地點,得知地點之後,館長立刻派遣了專家考古隊進行探查和發掘,而為了不讓文物遺失,博物館還啟用館中唯一的一輛汽車前去,這是一輛二戰時期遺留的美國吉普,看來博物館為了這次的文物費勁了心思啊。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專家對寶貝密不示人,半年後金箔少了3斤

果然在發掘後,專家在此地又發現了1000多件唐代的文物,而且一個比一個珍貴,出了金銀珠寶之外,還有各種樣式的水晶玉器、瑪瑙等等,而這些文物中,最珍貴的還要數獸首瑪瑙杯,它的價值是最高的,也是唐代時期做工最為精湛的一件,而且它還被評為了國寶級的重點文物,並禁止出國展覽,現在的這個獸首瑪瑙杯也已經成為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

這一次的發掘可以說是意義重大,也是迄今為止,發掘的文物數量最為集中,最為豐富的一次挖掘,而這裡在之後也被命名為了“何家村遺址”,這次發掘最關鍵的人物無疑就是那個農民了,發掘之後,博物館館長為了感謝這位農民,還專門帶著一幫館裡的人員來到他的家中表示感謝,還聯絡了當地的鄉鎮政府專門為他召開了表彰大會,而這位農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因為這次發掘出來的東西異常珍貴,所以博物館為了保護文物的安全,決定不將這些文物展示給眾人,也不展示給媒體,而是密不示人,留下來研究,直到半年以後,這批珍貴的寶藏才對外開放,讓遊客們參觀,不過這其中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上文說到,罈子中的金箔被發現時有11斤,但是到了展示的時候,卻只被標註成了8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少了的那3斤到哪去了呢?這件事被爆料後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畢竟這是一批重要的歷史文物,哪怕少一丁點都是不行的,更不要說一下少了三斤了,於是人們為了解答這個疑惑,紛紛開始向博物館進行詢問。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博物館:水分蒸發導致的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博物館也沒有搞清楚,博物館的負責人剛開始只是吞吞吐吐,並沒有給出少了3斤的明確原因,而是表示自己回去再稱一稱,再調查調查,最後會給大家一個明確的交代的,而大家也在那幾天一直焦急疑惑地等待著,終於在幾天之後,博物館才向公眾做出了明確的解釋。

當時博物館稱當時罈子剛出土的時候,金箔之間有很多縫隙存在,因此這裡面也有很多的水分,而隨著時間一長,這些水分也就會蒸發了,正是因為水分的蒸發,才最終導致金箔少了3斤,從剛出土的11斤變成了如今的8斤,對於這樣的解釋,有的人表示有道理,但也有人突出了質疑。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