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本文由

兜媽愛叨叨

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最近一段期間,網路又誕生了新名詞——“躺平”,顧名思義,就是指年輕人不再滿心熱血,為了追求所謂的夢想、婚姻、孩子而奮鬥。

他們會用“躺平”的方式對抗生活中的加班、買房、彩禮等,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足夠。

說起來,國外也有類似的群體,譬如日本的“尼特族”,他們不升學、不就業、不上進、不參加就業輔導,

年紀輕輕就靠父母救濟生活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不工作還“啃老”,自稱生活很幸福

前陣子,節目組就採訪了日本一位“尼特族”,這位男生畢業七年後,一直待在家裡看小說、打遊戲、欣賞動畫片,每天都玩得不亦樂乎!

對此,父母也很無奈,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總不能扔了不管吧?《大宅門》中白二奶奶的魄力,可不是誰都有的。

面對記者採訪時,這位男生說道:

我對生活很滿意,你工作你就輸。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其實,這位男生畢業後也找過工作,只不過日本公司非常看重人脈和資歷,越老越吃香,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還佔據著重要的崗位。

這種情況也導致年輕人工作非常困難,眼光高找不到工作,自身能力也不足,就只好失去了奮鬥的耐心。

其實,無論是日本的“尼特族”,還是我國的“躺平”現象,都有相同特徵,那就是

他們對社會感受到了失望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就拿我國“躺平族”舉例,這些年輕人被高房價、彩禮、“996”加班壓得喘不來氣,不想被“內卷”壓迫一生,於是就選擇用“躺平”來對抗。

只要把心中的願望、目標調到最低範疇,保證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都是麵條、鹹菜又有何不行?

★“尼特族”和“躺平”有明顯區別,這不是真正的“躺平”

1

)“尼特族”除了不滿意社會,還抱有畏懼的心態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這些“尼特族”無法承受社會的考驗,從而出現了退縮、畏懼的心理,把自己封閉在家,只要不接觸社會,在父母的提攜下就可以“頤養天年”。

這說明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失敗,更不敢面對社會的挑戰。

2

)“尼特族”缺乏獨立自理能力

“躺平”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不求功利的上進,從來不會為了別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更不會無緣無故給別人帶來麻煩,不會執著用上流社會的圈子禁錮自己。

這些“躺平”的年輕人只是不想為他人而活,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按照自己的作息安排生活,不會麻煩父母,更不會“啃老”。

山珍海味固然好,但粗茶淡飯也未嘗不可。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躺平的第二種形式就是“

低慾望

”,啥都不想幹,活著就行,哪怕得依賴父母也在所不惜。

這種形式的躺平不是真正意義的“躺平”,而是

自我麻痺、自我放棄

“躺平”不是拋棄奮鬥,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奮鬥方式,而“尼特族”已經失去了奮鬥的目標,終日“啃老”,這說明他們缺乏獨立自理能力。

3

)“尼特族”多半被父母溺愛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尼特族”缺乏獨立能力,就說明他們從小就被父母溺愛,沒有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他們長大後不敢面對困難。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學會真正的“躺平”,而不是甘當“尼特族”

生活中,許多人都把“尼特族”和“躺平”劃上等號,但前文已經看到,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孩子真的想“躺平”,父母就要幫他們選擇用正確的方式,而在此之前,他們就要教會孩子這些東西。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否則他們就不懂得生活的艱辛,一味地“啃老”反而不知道給父母帶來多大的負擔。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其次,父母不能縱容孩子,“尼特族”會在家裡無所事事,這也離不開父母的寬懷。

如果他們能夠狠心一些、冷漠一點,這些孩子就會被逼入絕境,從而被迫地做出改變,接受生活、面對社會。

最後,父母要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目標,不要把眼光定得太高,一步一個腳印走好,這樣才會成長,獲得進步。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年紀輕輕靠父母救濟生活,這不是“躺平”

日本“尼特族”近百萬,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年輕人要學會真正的“躺平”,而不是虛假地逃避。

孩子積極地面對生活,用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事物,這才是“躺平”,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回自我哦。

本期話題:你怎麼看待“躺平”行為?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