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越瞭解孩子的大腦,就會越理解成長過程中孩子的難處

你相信嗎?孩子身上有很多不得已。

很多父母覺得不以為然,現代的孩子每天吃得飽穿得暖,要什麼有什麼,他們哪裡還有很多不得已。

作為父母,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證明你只看得見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卻不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些深層次的需求,比如大腦需求。正是這些看不見的需求,讓我們並不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那些難處。

孩子的難處始於他分裂的大腦

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是縮小版的成人。

和成人相比,很多時候孩子的大腦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成人的大腦具有理性時刻,當上司劈頭蓋臉地罵你的時刻,雖然非常生氣,但是理性告訴你要剋制;當朋友約會遲到,雖然生氣,但是理性會讓我們保持表面的平靜。

這是因為成人的大腦是一個整體,理性和情緒會同時線上。

但是這些事情放到孩子身上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了,他會哭;面對父母的批評他不會反思可能也會哭;面對自己做不了但想要做的事她還會哭。

那些大哭的時刻,在表面看來是孩子在發脾氣,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不是他們的大腦所能控制的,這是孩子身不由己的在用哭聲表達大腦的訴求。

當父母越瞭解孩子的大腦,就會越理解成長過程中孩子的難處

成人的大腦是一個整體,處理問題是一個閉環。有了情緒,理性會隨時跟進,理性告訴大腦應該保持怎樣的情緒。我們可以把成人的大腦比喻成一個渾圓的西瓜。而兒童的大腦正好相反,它是一個被切開的西瓜,東一塊西一塊,腦回路並沒有把這些西瓜串聯起來。

結果就是孩子的大腦四分五裂,一旦遇到情緒,理智就掉線,孩子大腦失控,對於孩子來說,這並非本意,但是卻難以控制。

所以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的大腦就能明白,在我們眼裡的那些無理取鬧的時刻,正是孩子的難處。

他在尋求幫助,你卻視而不見,這應該是我們當父母最失敗的時刻。

孩子的大腦需要神經元的串聯

孩子四分五裂的大腦需要經過鍛鍊,需要“一根線”把這些零散的部件連線起來,讓大腦成為一個整體,這根線就是“神經元”。

因為大腦具有可塑性,而神經元的特徵就是越用越強壯,一旦分裂的大腦被日漸強壯的神經元連線起來,它們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完善。

那我們如何來鍛鍊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呢?

彆著急,就像醫生看病開藥,得先確定病因。在知道如何鍛鍊大腦神經元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具體是如何分裂的。

當父母越瞭解孩子的大腦,就會越理解成長過程中孩子的難處

首先是左腦和右腦的分裂。

左腦負責理性和邏輯,右腦負責感性和情緒,3歲以下的幼兒中,右腦主宰了一切,學齡前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右腦在先,孩子的右腦和左腦分裂,導致面對情緒理智永遠不線上。

其次是上腦和下腦的分裂。

下腦也被稱為“本能腦”,負責人類的原始本能和需求,比如吃喝拉撒以及恐懼,下腦中的杏仁核被稱為是下腦的“看門狗”,碰見憤怒和恐懼,杏仁核的第一反應是抵禦,好比家裡來了陌生人,看門狗的第一反應是狂吠不止,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哭鬧難以安撫。

一旦杏仁核上線,理性的上腦就會被切斷。

最後是大腦中顯性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分裂。

當孩子經歷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忘記這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些被忘掉的記憶並不會消失,而是被封存,一旦生活中有相似的經驗出現,激活了這些神經元,孩子的痛苦會再次出現。

內隱記憶在孩子身上的表現就是很多時候孩子會無緣無故發火,其實可能是大腦中的內隱記憶被點著。

讓孩子忘掉不愉快的事情並不是明智之舉,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把內隱記憶變成顯性記憶,讓孩子消化掉這些不愉快的情緒。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博士認為,父母為孩子提供的經歷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正在生長的大腦。

連線起孩子四分五裂大腦的那根“線”,就是父母賦予孩子大腦新的經驗。

當父母越瞭解孩子的大腦,就會越理解成長過程中孩子的難處

如何重塑孩子的大腦

複述連線起孩子的左右腦

複述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左腦和右腦的連線。

複述的過程需要孩子整理自己的記憶,理出事情的發展順序,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左腦來幫忙。在這個過程中,左腦負責理清記憶,右腦負責重訪孩子當時的心情,只要孩子能夠說出來,就可以讓右腦平靜下來。

父母應該怎麼做:

用自己的右腦連線孩子的右腦,幫助孩子說出他此刻的情緒,比如,你是不是很生氣。

接下來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主地來理清事情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主要角色是聆聽和不時的提問。

孩子的每一次複述都會讓左右腦之間的神經元變得越來越強壯。

上層腦需要鍛鍊

下層腦天生就很強大,而上層腦需要等到26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只有得到足夠鍛鍊,上層的理性腦才能代替下層的本能腦來掌控大腦。

如何鍛鍊孩子的上層腦:

幫孩子喚起上層腦。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孩子是啟用上層腦還是下層腦。發脾氣、怒吼、批評都只會讓孩子啟動下層腦,相反,讓孩子學會描述此刻自己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保持冷靜。

鍛鍊孩子的上腦。

上腦越用越靈光,想要孩子擁有理性的上腦,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多去鍛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讓孩子練習做正確的選擇;幫助孩子練習控制身體和情緒的小技巧,比如深呼吸和數數;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等讓上下腦之間的神經元更強壯。

最快速喚起上層腦袋的方法是動起來。

運動可以釋放壓力,讓孩子參與遊戲或者運動,立馬可以讓他迴歸平靜。

當父母越瞭解孩子的大腦,就會越理解成長過程中孩子的難處

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圖幫助孩子化解內隱記憶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邊罵著孩子一邊發現這場景好像似曾相識,彷彿看到了自己小時候被媽媽罵的樣子。

外顯記憶指在意識層面回想起的過去的經驗。內隱記憶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使我們形成對世界運轉方式的期待,為我們建立某種特定的心裡模式。

重要的是內隱記憶是呈碎片化留在我們的大腦中,好比一個孩子怕狗,是因為小時候被咬過,但是她已經忘記,只留下了怕狗的外顯記憶。

只有父母幫助孩子整理好大腦中零散的拼圖,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化解內隱記憶帶來的情緒。

父母應該怎麼做:

教會孩子整合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將痛苦的經驗轉化為力量與自我理解的源泉。

講故事。給孩子講述那些不愉快的經歷,孩子可能會拒絕,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哪些用“快進”,哪些地方可以暫停。

透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可以透過提問把注意力轉移到細節上,引導孩子去思考。

等到孩子大一些,可以換一種方式,鼓勵孩子去寫日記。

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的意義是讓孩子正視這段不愉快的經歷,把大腦中的碎片記憶拼成完整的拼圖,消化掉內隱記憶帶來的情緒。父母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找到更多的方式,比如遊戲。

當我們用經驗幫助孩子點燃了神經元,孩子四分五裂的大腦就會被串聯起來,他會變得越來越理性,會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會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會越來越少的發脾氣,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