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可能是“習得性無助”,學會認知

當下,越來越多的小孩沉迷於網路遊戲,生活在虛幻的電子世界。

親戚小王十分痛恨網路遊戲。據她所說,她的小孩正是接觸了網路遊戲後,整個人變得低迷懶散,不愛學習。的確,我依稀記得,小王的小孩以前是個懂事的孩子,成績也還不錯。看來,網路遊戲確實害人不淺。

某天,小王帶著孩子來到我家,說是需要出差幾天,讓我幫忙照看孩子。考慮到關係不錯,我便笑著接受了。於是,小孩便和我生活在了一起。

幾天下來的接觸,小孩和我逐漸熟悉。出於好奇,我問了他,遊戲究竟哪裡吸引他,以至於成天痴迷於此。小孩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他說,遊戲沒有什麼吸引力,他只是不想學習,不想上父母安排的課後補習班。

原來,孩子不想學習,才去接觸遊戲。很多家長一直認為,自己的小孩不愛學習,是受到網路遊戲的誘惑。事實恰恰相反,小孩僅僅是為了躲避學習,才去接觸網路遊戲。

很多家長痛責遊戲開發商,認為他們推出的產品,毀掉了自己的小孩,他們是罪人。不可否認,遊戲開發商的確提供了網路遊戲的客觀環境。可是,我們需要清楚,真正做出決定的人是小孩自己。

因此,家長們需要關注的點是孩子本身,而不是聚焦於一個外界誘惑。畢竟,即使網路遊戲徹底消失,孩子們依然會選擇其他方式,來逃避學習。

據小孩的說法,痴迷遊戲的原因是,父母過度安排課外學習。這是直接原因,也僅僅是表面原因。

怎麼形成?

習得性無助

孩子的天性是追逐自由,想要和小夥伴們玩耍。如果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一昧地剝奪孩子的課後時間。不但不會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還會讓小孩產生負面情緒、心理負擔。

此外,假如個體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那麼其情感、認知和行為會表現出強烈的消極狀態。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定義為“習得性無助”。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上癮機制

研究表明,網路遊戲會使人上癮,尤其是自控能力弱的未成年群體。

一方面,小孩能夠從網路遊戲中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感受,網路遊戲提供給了小孩一個完美的環境,哪怕只是虛假的;另一方面,網路遊戲會提供給遊戲者極大的愉悅感體驗,並且即時性的反饋機制完全契合人的生理需求。

有何危害?

荒廢學業

沉迷網路遊戲,會消耗大量時間在遊戲世界,學習時間自然大幅度縮少,進而導致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同時,接觸過網路遊戲的小孩,內心浮躁,急於追求愉悅感反饋,通常難以安心學習。學習,本就是一項需要長久投入的工作,不具備即時反饋性。

心理扭曲

適當的遊戲體驗,會給人體帶來幸福感,並且提升人體的反應速度,有益於人體健康。

但是,一昧地痴迷於網路遊戲,一頭扎入網路世界,那麼情況將會大為不同。過度沉迷網路世界,會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幻,遺忘真實世界的規則。網路遊戲多為打打殺殺,對於遊戲者的心理有著極大的損害。長久以來,甚至會催生出暴力、變態等等病態心理。

怎麼解決?

關注孩子的成長

做好小孩的溝通工作,多多關心小孩的狀態,時刻注意小孩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避免“習得性無助”現象。

多多實踐

課後的閒餘時間,適量安排補習,多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帶著孩子參與外界活動。這樣一來,既消耗了孩子的精力,讓他不會沉迷不良誘惑,也親近了親子關係,給孩子培養出健康出色的心理素質。

總之,小孩沉迷不良誘惑,家長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本身,而非不良誘惑。只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面對不良誘惑時,才能沉著冷靜地拒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