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體不好,是因為媽媽在孕期吃了這些?

前不久在微博上,糕媽po了二胎小孕婦的晚餐:

馬上被熱心的讀者們追著問:

講真,自從懷孕後,對待吃這件事上,糕媽的確不再像之前那麼“豪放”了。

有些東西還是得忌口,告訴自己再想吃也忍住!忍住!忍住!

譬如生冷(不熟)的食物、含酒精的是絕對不會碰的。

說起來,什麼“能吃不能吃”“吃了會怎地怎地”之類的話題,一直以來都是咱們的熱門話題。

嚯,這些“江湖傳言”也不知道坑了多少寶媽,無故背鍋。

今天糕媽就來撕開這些面紗,還一個真相給大家。

醬油吃多了,寶寶會變“黑皮”?

牛羊們吃辣麼多草,變成綠巨人了嗎?(手動翻白眼)

面板黑不黑,和媽媽吃了啥沒關係。

真正決定娃膚色的是:先天的基因+後天的光照!

說白了,如果你和你老公都膚如凝脂,那就是孕期整瓶喝醬油,你娃生出來照樣白。(當然,我們不建議整瓶喝醬油,太鹹了)

啊?那為什麼經常看到兩個黃皮生出了一個白娃,或者爸媽都挺白孩子卻黑黢黢?

——別急,來日方長,孩子的膚色會越來越接近爸媽的中間色,白不了一世,黑也是一時。

除了天生,能對膚色起重大影響的就是光照了。再粉妝玉砌的人兒,紫外線照多了也會慢慢變黑。

題外話:不光是變黑,過分光照還會加速面板老化甚至引發面板癌。孕媽可在10:00~15:00出門活動活動,但切忌陽光下暴曬,只要戶外活動,樹蔭、屋簷下同樣有效果,這樣既可避免面板過度暴曬,又可充分經過面板的光照合成維生素D。

孕期吃橘子,寶寶會得黃疸?

拜託,胎寶寶又不是純棉材質的,有那麼容易染色嗎?!

其實,對於大多數新生兒來說,一開始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黃疸。

而引起黃疸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膽紅素的黃色色素。

大多數的新生兒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足月的寶寶變黃通常從出生後第2~3天開始,4~5天最嚴重,5~7天左右大體上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

當然,有少部分黃疸屬於病理性黃疸,那就需要家長帶寶寶及時就醫了。

總之,這和孕媽媽吃沒吃橘子壓根沒關係!但橘子要儘量挑選新鮮的。

孕媽愛吃辣椒,寶寶會長溼疹?

四川重慶的媽媽第一個表示不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溼疹是怎麼來的:遺傳or過敏。

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以及與超敏反應相關的疾病,一般與孩子自身是過敏性體質、胃腸道功能紊亂、內分泌障礙、神經精神、以及一些外界物質的刺激包括食物、氣候、花粉、塵蟎及毛織物有關。多數的溼疹與過敏體質或家族遺傳過敏史有關。

通俗一點來說,當寶寶出生後,飲食、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都可能引發寶寶面板過敏反應。譬如雞蛋啊、牛奶啊、空中飛舞的柳絮啊、面板太乾……總之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

這與媽媽懷孕時吃不吃辣椒沒有一毛錢關係!

所以,如果嘴饞了,或平時本就無辣不歡的孕媽,適當吃些辣椒完全是可以的哈。

當然,有特殊情況,比如嚴重便秘的;或醫生叮囑不能吃辣的,那就只能乖乖忌口了。

除了上面幾個,還有幾個謠言也屬於同一系列的,比如:

多吃燕窩/牛奶,寶寶面板白?

——都說了膚色是基因和光照決定的,別指望吃某種食物能變白。

吃兔肉,孩子會兔唇?

——以形補形?請問包青天的媽媽是吃了月亮嗎?(倒是孕期酗酒,兔唇的可能就大了)

吃小龍蝦,對寶寶有害?

——只要煮的透透的,別吃蝦頭和蝦腸就沒問題。

……

發現沒有,以上瞎說八道,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寶寶帶得好,那是天生基因好;寶寶有點小病小痛,反正全都賴媽媽!

對這些無知謠言,咱們一笑而過就是。

懷孕時雖然要比平時多些注意,但完全不必草木皆兵。孕期還需科學的進食,不要盲目禁忌食物,畢竟,均衡的營養、合理的膳食、愉快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都怪你懷孕時吃了……寶寶才……”這樣的句式,十有八九是胡謅。希望大家都別信,如果有人這樣說你,請毫不猶豫地絕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