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漫無目的怎麼辦?培養孩子規則意識,5大培養原則要緊握

文/爸媽快來看

都說“想要爬上山的人,才能登上頂峰”,如果你連目標都沒有、過程又怎會充滿積極動力呢?就拿課堂上老師給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複習來說,有的孩子會交頭接耳、有的會傳紙條打暗號,還有的會明目張膽地聚集聊天,最後老師再提問的時候發現一頭懵的孩子有很多,能夠掌握所有題目的孩子只有一兩個,這一兩個還是利用自由複習時間認真專研了的孩子。

所以說,有目的孩子、和漫無目的孩子所體現出來的做事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做事漫無目的,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都是成長裡的一種陋習,這對於做事和發展計劃來說就是一大阻礙,尤其是對於認知和自主能力還不夠好的孩子來說,平時會很大限制地影響著孩子的應知性,因此家長在孩子做事漫無目的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

關於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很多家長比較發愁的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規則意識缺乏,只有把握好規則細節、才能細中有質地培養好孩子的規則意識。

比如以下5大培養原則家長要緊握:

1、培養規則態度-統一戰線

規則規則就在於約束作用,而規則起到約束作用的本質一定是統一戰線,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切忌不可唱紅白臉,媽媽說的規則爸爸要遵守、爸爸說的規則媽媽也要上心,如果媽媽訂一套規則、爸爸又按另一套規則去實施,在大人戰線不統一里孩子自然也無法認可爸爸媽媽所指的規則,他們不會去遵守、也往往無法理解規則下的意圖是什麼。

所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爸爸媽媽首先就要做好大人之間的統一戰線!

2、培養規則主題-一個即可

幫助孩子培養規則意識、一定要透過自然形成的習慣去啟蒙,比如一個習慣、一個主題只有一個習慣即可,如果此刻我們是幫助孩子培養寫作業的規則,那麼只要從大方面去制定規則“該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去玩兒”,其它寫作業時不要玩橡皮擦、寫字不要潦草、也不要讀書的嗡嗡細節就不要提出來。

這是因為規則太細、太多反而會引起孩子厭煩,抓住緊要的規則去培養才容易養成每日習慣的自然形成。

3、培養規則理解-具體點透

孩子做事情漫無目的或者沒有規則意識,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而是他們聽不懂,比如孩子跑得太快家長在身後一句一句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這對於理解能力欠佳的孩子來說是不起效果的,因為此刻的他們玩得正嗨、父母所說的“危險”根本就不存在,沒有理解體現的危險在孩子看來是“謊言”、也是父母故意為之的約束。

一個有規則意識的孩子一定是理解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瞭解家長可具體點透,比如孩子跑得太快,我們可以假裝地給孩子演示一遍跑快摔跤的畫面,透過實際演練告訴孩子“瞧,這就是為什麼不要你跑得太快、要注意危險了”!

4、培養規則界線-及時提醒

規則需要態度、主題、理解,同樣也需要規則界線作為警覺,每一個人、包括孩子都不可能永遠保持規則的遵守,反而是一次的違反就會進入上癮模式,想要孩子把規則當成日常習慣去自然形成,家長也要起到及時提醒的作用、在孩子違反或者即將違反規則的時候及時喊停。

比如,兩個小朋友搶玩具、打架,我們要告訴年齡大的孩子“以大欺小是不對的”,告訴年齡小的孩子“以小博大也是不對的”,針對不同孩子能理解的話術去影響他們,形成規則就是規則的感同身受才是最有效果的規則界線培養。

5、培養規則效果-給予懲戒

抓住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除了以上四種情況之外、家長還要透過規則效果去實現意志,如果孩子的規則意志不夠堅定也就很難有始有終,培養孩子的規則效果平時家長要實現懲戒方法去影響孩子作為提醒。

比如我們此刻和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情爭論不休,孩子很不開心、家長也氣急敗壞,這個時候要讓孩子記住他們所要遵守的規則,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大脾氣,你瞧瞧自己xx方面是不是很有幫助”?透過細節的認可鼓勵孩子、讓他們逐步忽略原有的刺激。

如果規則的路上太單調、沒有約束也沒有關懷和認可,孩子內心所缺乏的安全感會迫使他們無緣無故心情煩躁,只有透過父母的耐心應之、才能在規則裡感受到安全感,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勇往直前。

好了,關於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就介紹到這裡了,如果螢幕前的您還有不同的方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也期待育兒的路上你、我、他共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