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會繼續“為發燒而生”嗎?

造車到底有多火熱?舉個例子,就在2月19日《晚點LatePost》曝料稱小米已確定造車,小米股價立刻漲了6。42%。

要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造車的新聞,說白了就是小米要開啟一個新的專案。而且,這也僅僅是媒體的一個爆料而已。哪怕如此,小米股價也應聲上漲。

2月21日,小米集團對外發布公告,其中提到“本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不少人認為,小米迅速反應出來的這則公告,並不是在闢謠,而是在“暗示”自己將要切入造車行業。

這則訊息傳出來後,汽車、科技以及網際網路三方圈子都引起了劇烈的震動,一連串的疑問開始出現:

小米為何要造車?

小米造車的底氣是什麼?

小米造車會帶來什麼影響?

在小米之前,蘋果造車也曾引起廣泛關注,而且最近頻繁傳出蘋果與汽車零部件接觸、申請專利等訊息,但事件的主人公蘋果公司依然非常淡定。小米則不一樣,否定了正在造車的同時,又表示出了會對造車持續關注,其大概意思就是“還沒做呢,但我們很想哦”。

這種吊人胃口的做法,的確很符合小米的風格。讓人關注的原因也很簡單,經歷過小米第一代手機的人都知道,當年小米一句“為發燒而生”吸引了大批追隨至今的米粉。雖然後來小米的眾多產品都脫離了這句口號的束縛,但造車顯然不一樣。

大部分小米產品都是為了打造小米生態而誕生的產品,不少人的印象中,小米只在認真地做手機,其他的都比較隨意。若真如此,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手機算是貴重、常用且使用者基數較大的產品。

但恰巧的是,汽車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小米切入汽車行業,任誰都會覺得這將會是小米有個非常重要的專案,說不定這將是小米有一次騰飛的機會。既然蘋果都與造車曖昧不清,那麼被譽為“中國蘋果”的小米,又如何會放棄這次機會?

所以,這事還得慢慢說。

小米真的要造車嗎?

百度、蘋果、谷歌、三星甚至是戴森都要造車,這些來自不同行業的巨頭公司都想進入汽車行業分一杯羹,那麼小米想要入場也是合情合理的。

有極大的可能性,小米是真的要造車。

選擇造車也不難理解,汽車是“衣食住行”中“行”的重要工具,對於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這方面的市場巨大。目前,汽車正處於從燃油向新能源過渡的重要時機,也是各大資本入場的最佳機會。

雖然目前很多汽車製造商都有意向往出行方案供應商轉型,但出行的根本還是汽車,只是未來汽車的形態還未能確定。但無論以後是私人汽車的天下,還是共享汽車大行其道,民眾的生活依舊離不開汽車。隨著新能源、人工智慧以及資訊通訊等技術的發展,民眾對於汽車的期待也許就不僅僅是代步工具,汽車將擁有更多的功能。

這也就意味著,汽車也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汽車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更不可或缺,那麼自然也就是資本搶佔的重要領域。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其願景是以科技改變世界,這也是他建立小米生態的初衷。而在這個生態圈裡,小米手機和小米家居都是重要的環節,那未來的汽車必然也要加入其中。

就目前來說,我們對汽車的關注重點已經慢慢地從效能轉向智慧,例如遠端控制汽車、語音控制汽車功能已經在許多品牌的車型上得以實現,但這種智慧控制還是最淺層的。而有些汽車還可以控制家裡的部分智慧電器,雖然只是簡單控制開關,但也算是把汽車納入了智慧生活的一個重要佐證。

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小米生態圈是不能缺少汽車這一環的。

小米憑什麼加入造車圈?

從造車本身來看,零基礎的小米是完全沒有能力的,至少現在還沒有。

當然,就像蘋果公司這種現金流巨大的資本,哪怕缺少研發基礎,也可以透過“買買買”以及“代工”的方式來實現造車。所以,有錢也算是有基礎,我們要相信“鈔能力”。就像恆大要造車,雖然車還沒落地,但至少它短時間內就讓人覺得它隨時隨地能讓你開上它們家的汽車。

然而,小米的底氣顯然也不是“鈔能力”,那到底是什麼呢?帕克君認為有三點:

第一,小米的創始人。在安卓陣營龐大而激烈的角逐中,不少品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而強大的華為、VIVO、OPPO、三星都有著厚重的家底,小米在夾縫中從零到現在的規模,任誰也不得不驚歎雷軍的能力。一個優秀的領軍人物有多重要,看蔚來汽車就知道了。

第二,軟體實力出眾。雖說小米家居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代工而來,但在手機領域,小米是真的擁有比較雄厚的技術儲備。這些技術儲備中,當然也就包括了軟體計算方面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將會在智慧汽車時代中提供重要的加持。

第三,渠道和粉絲眾多。截止2021年1月,小米之家的門店已經超過2000家,覆蓋全國30個省270個縣市,這些門店有一定機率能成為小米汽車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小米的粉絲對於小米汽車的發展也能起到關鍵作用,雖說這些粉絲不一定能成為小米汽車的車主,但在網路輿論上必然能成為小米汽車的精神股東。

所以,小米汽車算是從零開始,但起點卻不是“零點”,而且在發展中還有各種“加速buff”。

但不得不說的是,造車技術難度更大,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產品問題帶來的風險。即便是特斯拉,剛過了自燃的風口,緊接著就撞上了失控的“門”,所以小米造車也必須要更慎重。那句讓小米手機崛起的口號——為發燒而生,對汽車來說,也許寓意就變得不太好了。。。

小米造車意味著什麼?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趨勢,而這個趨勢正與一個現象產生化學反應。

這個現象就是產業全球化,過去的汽車也許需要汽車製造商掌握著更多的技術,如今汽車製造商只需要擔任“管理”的工作,研發的事情可以直接交給零部件供應商,甚至整車都能代工。所以,如果小米造車的話,它需要做的事情不少,但不一定像你想的那麼多。

如果小米真的切入造車行業,那麼也就是這兩年內要發生的事情,再往後入場也許就晚了。到了那時候,即便非常有錢也不行,需要“非常特別極為”有錢才可以。

當小米都開始入場的時候,也許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也不能再“坐視不管”了。華為雖然說了不會造車,但也許它打算直接成為智慧汽車時代的出行方案供應商呢?阿里雖然還沒造車,但其智慧車載系統是國內最早裝車的。百度雖然還沒造車,但是自動駕駛領域已經佔領一席位了。至於騰訊,它從來都習慣後發制人,而且非常有經驗。

也許,接下來的兩年,過去汽車圈裡的暗湧將變成滔天巨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