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廢掉孩子的方式, 就是讓孩子聽話

為什麼都希望孩子聽話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巧懂事聽話,即使很多情況下都事與願違,也難改父母們這種執著的期望,是怎麼樣的心理對孩子聽話有這麼強烈的渴求呢?

你廢掉孩子的方式, 就是讓孩子聽話

點選載入圖片

第一種是迴避麻煩的心理。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的,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所以渴望孩子能聽話一點,少給自己添一點麻煩,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在照顧自己的這種需求時,往往是忽視了孩子也是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的。

第二種是滿足自己自戀的心理。所謂自戀就是把外界對自身的評價作為自己自尊的來源。

這種心理就會要求孩子表現非常好,比如乖巧懂事聽話,以獲得別人的誇讚和欣賞。這樣孩子變成了滿足自己自戀的工具滿足。

第三種是內心的恐懼感,也是種不安全感。有些人為了消減這種不安全感,就需要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有更多的掌控。

如果感覺孩子的言行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就會很擔憂,很焦慮。比如擔心現在孩子就不聽話,那長大後還得了;有些擔心自己孩子不被人喜歡,影響以後的發展;有些擔心孩子長大後不孝順自己等。

所以往往要求身邊的人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讓自己有掌控感,來抵消這種不安全感。

要求孩子聽話,等於是迴避了自身的責任。這樣可以不用學習,不必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不去理會孩子的需求,不用去成長自己。

你廢掉孩子的方式, 就是讓孩子聽話

點選載入圖片

02

孩子太聽話產生的影響

大人希望孩子聽話的心理動機往往忽視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為前提,那麼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被長期忽視去滿足大人的期待和要求,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讓孩子聽話的一個假設是孩子是沒有“自我”的,或者說孩子不需要“自我”。

而實際上孩子18個月就有自我意識,就會渴望自己做選擇和決定,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孩子開始會表現得“不那麼聽話了”。

如果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剛萌芽的自我意識機會被打壓,孩子只得放棄自我去迎合大人的期待。

對於那些過於聽話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也不敢反駁自己父母的建議,只會壓抑自己盡力滿足父母的期待。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下面這些特點:

1、顯得沒什麼主見,沒個性;

2、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變得孤僻;

3、不敢表達情緒,習慣性壓抑自己的情緒。

他們會感覺,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即使表現得很優秀,也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抑鬱甚至有放棄生命的想法。

他們成年後可能一生都在尋求活著的價值和意義,而不能發展生命的潛力和活力。

你廢掉孩子的方式, 就是讓孩子聽話

點選載入圖片

03

怎麼應對孩子的“不聽話”

首先是尊重。孩子不聽話可能跟自我意識被剝奪有關,所以孩子不聽話時要去反思:是否沒有尊重孩子的自我做決定和選擇的權利;沒有尊重獨特的個性;有過多的控制、限制和要求。

尊重就是給予孩子在安全和規則範圍內做決定和選擇的權利,尊重他可能跟你們的個性都不同。

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內向型的,有些天生就是要慢半拍,有些精力旺盛爬上跳下的。

父母覺得這個不好,硬要去改變孩子的個性,不但會氣到自己,也會引起孩子的對抗。

其次是良好迴應。這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當孩子面前爭吵,不把孩子拉入到夫妻之間的矛盾中。

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暫時走開,儘量避免讓孩子去承受自身的情緒或情結。

比如自身的焦慮、避免麻煩迴避責任、不安全感、不健康的自戀等等,這些都是為人父母自己要去調整改善的,有些單靠自己難以改變,這個時候也可以選擇心理諮詢。

同時建立必要的規則。對於孩子來講,這些規則不要太多,除了安全、基本的生活習慣之外,可以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不用擔心孩子長大後無法無天。

因為設立了規則,並且堅守規則,孩子就會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隨著他逐漸長大,社會接觸面越廣,也會逐步遵守社會規範。

當然在設立這些規則時,也要尊重孩子,事先跟他商量好,遵得他的認可同意,避免臨時立規則。

孩子的人生應該有無限可能性,而聽話的人生,是一眼望到頭的人生,何其無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