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超限效益”的怪圈,父母脫不了干係,這三大原因別忽視

文丨C媽學堂

你說說你,這次考試又退步了,上次我已經告訴你了,要是再退步,這次你就再也別想要零花錢。

每天在家裡面學習到晚上11點,看看期末的時候會不會有變化,要是成績再不好,你以後什麼要求都別想讓我們答應你。

我每天辛辛苦苦送你上下學,平時還要掙錢讓你上補課班,你就是這樣回報我們的?每天只有學習這一件事情,你還做不好,你看你有用嗎?

鄰居小小又在訓斥自己的孩子軍軍,全樓層的人都聽到了她這一段話。實際上,這也是很多家長比較常見的事情,每次考試成績出現之後,小小一定會非常嚴厲地去訓斥自己的孩子。

即使他家孩子進步了,有些時候他還會表示:

“才進步五六分,你別得意忘形,下次要是考不好,看我不收拾你。”

所以不管是孩子考好考不好,我們絕對能夠聽到他的河東獅吼的態度,或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成績真的越來越不好。

最近一學期以來,每次小小訓斥自己孩子的聲音是越來越大,讓很多鄰居都感到非常的不適應。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加之現在一些父母總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作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指標。

所以總是會去比較孩子本身的成績,看看他們是否有進步。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能夠促使孩子變得優秀嗎?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更差勁,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

當時小小說完上面一番話之後,沒想到軍軍卻直接回應說:

“我就是考不好了,沒有辦法了,你再說我也考不好,我就是這樣子了,你要不把我打死吧!”

“好啊!看你個沒出息的,真的太有能耐了,我才說了幾句,你還知道頂嘴了,看我不收拾你。”

我們現在從小小和軍軍兩個人的狀態來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軍軍真的能夠像自己媽媽所講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優秀,成績不斷提高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其實已經無法忍受爸爸媽媽的訓斥,所以他們選擇去反抗父母,表達出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所有的情緒佔據內心之後,孩子自然而然也不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方面。

長時間如此孩子必然也會耽誤學業,影響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在心理學上有相關的專家表示,父母這種過度的訓斥很有可能導致“超限效益”出現,影響到孩子本身的成長。

什麼是“超限效益”呢?它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人都想要去爭第一,但是最終必然有人要做倒數第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實際上在孩子本身成長的過程之中,他們會出現和別人比較明顯的差距。

而父母如果一直逼迫孩子不斷地追趕,甚至是超越他們本身的能力限度就會促使他們反彈,也就是表現出來極其叛逆的情緒。

畢竟在“超限效益”之下,孩子或許內心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為。

心理學家對於“超限效益”有這樣的解釋:在刺激過多的情況之下,人的心理也會產生比較明顯的變化。

從最開始犯錯感到內疚、感到不安之後,再聽到別人的批評就會異常的煩躁。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父母還是繼續堅持自己批評指正的態度,就會讓孩子感到極其的反感。

持續時間越長,討厭的心理越明顯,比較嚴重的批評,就會讓孩子的心理超限形成極其叛逆的狀態。

也就是說孩子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父母無法把控孩子本身的心理限度,就會使得自己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陷入“超限效益”的狀態,使得親子關係更冷漠,孩子表現出來極為叛逆的情況。

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長時間的批評進入“超限效益”之後,孩子會出現這樣的狀態:

1)孩子缺乏耐心

在孩子嬰幼兒階段,他們完全聽從爸爸媽媽的話語,但是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就會有自己明確的思想,會有自己決策的權利。

如果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還是一直以一種督促的態度去應對孩子本身的成長,就會讓他們缺乏耐心。

“學繪畫好,長大以後說不定還能成為一個小畫家。”

“你看你字寫得這麼差,肯定得多練練字啊,每天一個小時以後慢慢監督你。”

雖然爸爸媽媽是抱著以我為你好的態度,但實際上卻讓孩子感到極其的壓抑,無法承受,長時間如此缺乏耐心,變得異常暴躁。

2)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一旦讓孩子進入“超限效益”的狀態,其實就是讓孩子承認了自己的不足,自己有可能無法按照爸爸媽媽所期望的狀態發展。

當孩子一旦認識到這樣的情況,致使自尊心受到傷害,自然而然極其痛苦,也會使得自己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變化,認為自己一事無成,沒出息不成器。

這樣的心理狀態,自然而然會讓孩子變得極其自卑。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父母所提的條件本身就沒有和孩子本身的能力匹配,這其實是“超限效益”之下對孩子帶來的傷害。

3)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更加叛逆

進入“超限效益”之後,其實親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極其冷漠,矛盾到了激化的邊緣。或許任何一個導火索,都有可能讓父母和孩子炸毛。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親子之間的交流極其困難,加之父母本身對於孩子的安排批評越來越多,孩子也會表現得更加叛逆,他們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語,在父母看來這或許就是一個不孝子不孝女產生。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父母為什麼不能夠和自家孩子以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相處呢?難道真要把孩子逼向陷入“超限效益”的怪圈之中嗎?

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和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或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最為重要的。

孩子進入“超限效益”的怪圈,父母脫不了干係,這三大原因別忽視

父母期望過高

現在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之以最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別人的榜樣。

雖然這樣的想法非常美好,但實際上並不是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的能力,長時間期望過高,自然而然也會選擇逼迫孩子。

父母攀比心理

有一部分父母其實在對孩子進行督促的過程之中,也是一種攀比心理的展現。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給自己臉上添光,能夠讓他們在和別的家長談笑時,變得更加開心愉悅。

可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自然而然不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滿足父母的要求。

父母過度關愛

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期望以及攀比之外,其實有一部分父母就是以一種較為寵愛的態度去和孩子相處。

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會享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媽媽長大之後,他們也會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這時候父母所謂的照顧,其實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超限效益”。

超過親子距離的關愛影響了他們的成長,自然而然會表現叛逆。

父母該如何避免“超限效益”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親子關係更融洽呢?

我們應該清楚的是,超限效益對於孩子的影響極其嚴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孩子走上極端,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讓孩子走向“超限效益”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慢慢成長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本身的選擇,而不是一直以一種管理者的態度去和孩子相處。

長時間如此必然而然會給孩子下命令,這其實就已經進入了“超限效益”,讓孩子越來越痛苦,他們也無法將注意力,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面,成功的機率變小。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為什麼不願意以一種較為期待的方式,去促使孩子不斷上進,反而是以一種強迫的方式呢?

我們也相信長時間的鼓勵獎勵,一定會讓孩子內在動機明顯,讓他們不斷的成長,這也是良好溝通之下,所可能產生的結果,避免“超限效益”這種孩子的叛逆。

避免過度關注孩子。

孩子慢慢成長長大之後,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點也會逐漸地顯現,並不一定全部是父母培養的。

所以父母也應該清楚孩子本身的自我成長能力,避免對孩子過度關注,讓他們進行自主的選擇。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也需要考慮給孩子一定的依靠。既不能讓孩子進入“超限效益”的怪圈,也不能對孩子無任何期待,過分自由。

孩子本身的成長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而我們上面所說的“超限效益”,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更大一些。

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自己進入這種強迫孩子的怪圈,讓他們受到一定的傷害。我們也相信,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從他們的角度思考,會讓孩子更加優秀。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