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文/媽媽靠譜說!

說起教育孩子,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傾向於言傳,有些人傾向於身教,而有些人則傾向於打罵。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雖說當代大部分人都覺得,打罵孩子是一種無能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但依然有人對“打是親,罵是愛”深信不疑,那麼對孩子來說,這種做法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打是親罵是愛,我打他是為了他好”‍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劉女士有個兒子,今年4歲半,某個週末,劉女士帶著兒子回姥姥家,正巧姐姐也帶著女兒回來吃飯,一家人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姥姥非常高興。

就在大家吃完飯收拾碗筷的時候,劉女士兒子不小心把碗碰倒了,“啪”的一聲摔在了地上,姥姥心疼外孫,趕忙跑過來問:“扎著你沒有啊?”

而劉女士見狀二話不說,扯著兒子的衣服把他帶到了一邊,對著胳膊就是兩巴掌,她嚴厲地對兒子說:“你怎麼回事啊?又不是讓你洗碗,你碰它幹什麼?”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兒子很委屈,大聲說:“我又不是故意的,對不起嘛!”兒子一邊說一邊往後躲。哪想到劉女士不依不饒,絲毫沒有要原諒兒子的意思,她生氣地說:“你還學會頂嘴了!叫你不聽話!”說完又對著兒子的胳膊打了兩巴掌,兒子被打疼了,捂著胳膊開始哭。

姐姐看到這一幕,急忙把劉女士和孩子拉開,拉著劉女士坐到沙發上,她說:“不就是摔碎個碗嘛,至於嗎?而且孩子也說了不是故意的,你不心疼孩子就算了,還打他,太不應該了啊!”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劉女士氣不打一處來,說:“打是親罵是愛,我打他是為他好,打了就長記性了。”

姐姐說:“那也用不著這樣打啊,本來就是不小心的事情,教育孩子要跟他好好說,如果像你一樣不分青紅皂白,不和孩子溝通上手就打,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等你將來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想改都來不及了。”

為什麼有些家長喜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在教育當中打罵孩子,一方面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走向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希望用這種方法讓孩子避免錯誤行為,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成長危害非常大,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就連性格方面的發展也會發生異常,難免阻礙孩子未來的發展。

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1、放下作為家長的權威

教育當中要注重關係平等,如果家長總是站在制高點對孩子管頭管腳,而不尊重孩子的自我選擇,是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的。聰明的家長懂得把自己的身份拉低與孩子持平,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方式上也會更加靈活。

2、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教育方式的一致性,會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而規則意識逐漸變強,能促使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當中,父母、長輩之間一定要提前制定一個標準,並嚴格執行,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真的好嗎?棍棒底下還能出孝子嗎?

3、正確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很氣人,且犯了原則性錯誤,想讓家長完全不打孩幾乎不可能,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先冷靜處理,和孩子分開10分鐘,然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

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則可以採取適當的懲罰政策,幫助孩子反省,比如罰站、打手、沒收玩具等,孩子得到了懲罰,面對錯誤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繼而學會約束自己,糾正自己的行為。

在當代,“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用了,加強溝通、正確引導、平等對待,才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媽媽靠譜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