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作者丨 花山

我有倆娃,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妹妹。

身邊朋友最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

你家倆孩子,咋差別這麼大?

家裡最常見的場景是:

兄妹倆衝突過後,哥哥怒髮衝冠,妹妹卻快速跑到我們身邊撒嬌賣萌。

一個是真容易生氣,一個是嘴巴真甜。

身邊養了倆娃甚至三娃的朋友,也深感孩子們之間的差異之大。

“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壞老三。”

這是民間流行的一個說法。

明明是同一個爸媽生的,孩子們的性格和人生走向卻天差地別。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們的命運?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長子人格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分享過這麼一個生動案例:

A夫妻在女兒帕蒂一歲多的時候,生了他們家老二斯基珀。

斯基珀跟

姐姐

比,體質較弱。爸爸盼望有一個健壯的男孩兒,因此對兒子難掩失望。

帕蒂感受到這一切。她開始有意無意在父母面前展示自己敏捷、強壯和有活力的一面。

好勝,喜歡爭第一。

處處爭取符合父母的標準。

帕蒂表現出來的,

就是典型的長子人格。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何為長子人格?

就像帕蒂一樣,外人看來,老大往往

更可靠,更盡責,有很強的成功動機

在兄弟姐妹到來之前,他們獨享自己的父母,習慣了成為關注的中心。

當弟弟妹妹到來時,他們會努力保持住自己的優勢,因此會更要強、更勤奮。

但這些看起來非常優秀的品質,是有代價的:

作為老大,他們內心容易有強烈的對失敗的恐懼。有完美主義傾向。

哪怕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們在感覺上也不會有太多愉悅。

美國家庭治療師米歇爾·梅登伯格指出,由於害怕犯錯,排行老大的孩子甚至容易固步自封:“他們通常不靈活,不喜歡改變,不願走出舒適區。”

《都挺好》中的哥哥

蘇明哲就是個典型例子

一直以來,他都是家裡“混得最好的、最長臉”的那個孩子。

上名校,定居美國,娶妻生子,光宗耀祖,體體面面。

他願意承擔家庭責任,且愛居高臨下教育弟弟妹妹。

口頭禪是:“你太讓我失望了。”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可事實上,他過得並不容易。

哪怕被公司炒魷魚,也不肯屈尊降貴,做體力勞動。

靠妹妹蘇明玉暗中幫忙找到新工作後,他立刻承諾要給巨嬰父親買三居室房子。

妻子因此跟他鬧翻,也不肯退讓。

為什麼?

作為長子,他打小就

習慣了去滿足父母的需要和期待,做那個讓父母各方面滿意的“完美孩子”。

只有在維持“我很優秀、不負眾望”的假象時,他的感覺才好。

這曾經是他學業成功的緣由,但也是他後來頑固到不可理喻的原因。

更是很多排行老大的孩子難言的痛處。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排行老二人格

我閨蜜,小愛,在家裡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

姐姐作為家庭的第一個小孩,還是得到過父母不少關注的。

只是重男輕女的父母,在懷第二胎時,就非常期待能有個男孩了。

所以,小愛

不是父母期待的那個孩子,打小就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

家裡是做小生意的,時常需要孩子們幫忙打下手。

姐姐安靜、內斂,只愛埋頭讀書,爸媽喊她幹活的時候,她總是在學習。

弟弟貪玩,年紀小,沒法幹活。

只有小愛,整天樂樂呵呵,做事也麻利,在父母眼裡,最好使喚。

只是活幹得多了,她難免不抱怨,難免不委屈。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英國育兒資源網的一項調查發現,

有三個孩子的父母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認,給予中間孩子的關注遠遠少於對另外兩個孩子的關注。

排行中間的孩子容易被忽略,但

他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譬如,《請回答1988》中,德善是三個孩子中最被忽略的那一個。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生存之道。

她有很多的好朋友。跟鄰居們相處融洽。有同理心。

在所有人都無視搞怪的正煥爸爸金社長時,她是唯一願意配合他的小孩: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所以,德善後來當了空姐,做服務行業,跟人打交道,私以為這樣的劇情是非常合理的。

我閨蜜小愛的人生軌跡就類似這般。

她當年

不被父母過多關注的同時,受到家庭的束縛也少。

成年後,她做了老師,職場發展得不錯,好友也多。

小愛的姐姐脾氣一直很大,跟媽媽關係緊張。小愛卻總是衝突中可以全身而退的那個人。

但凡姐姐跟媽媽之間有什麼矛盾,小愛去勸媽媽兩句,也就好了。

正如紐約心理學教授波基普西說:

“排行老二的小孩,通常是第一個睡在朋友家的孩子。他們在被父母忽略的同時,也練就了左右逢源的本事。人格會比較靈活,更容易討大人喜歡。

在家庭中,他們是和平的締造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明”“高情商”吧。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最小兒童人格

還記得《山海情》中的尕娃嗎?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他的父親早年拋妻棄子,離家出走,母親因此精神錯亂。

尕娃是跟舅舅家的兩個哥哥——得福、得寶,一起長大的。

得福一直是認真、負責的老大,後來也走上了為人民服務的路。

得寶就是那個不被父親關注和期待的老二,但人緣也最好,後來做了商人。

尕娃就像是大家庭裡的老三。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因為自己和母親無依無靠、孤苦伶仃,舅舅馬喊水一直非常照顧自己。

身邊親人們出於心疼,抑或出於愧疚,對尕娃幾乎是零期待和零要求。

按照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說法,老三就像是一隻“快樂的小海豚”,他只需要對每個人微笑就夠了。

尕娃就是整個家庭的保護和疼愛物件。

但是小寶寶總是要長大的。

當每個人都習慣性地把最小的孩子當作被保護的物件,問題就來了。

尕娃後來為了“出人頭地”,學著親爹的模樣,直接人間蒸發了。幾年後灰頭土臉回到家,還是靠著得寶的照顧和提攜,才算過上了像樣的日子。

被慣壞的老三,容易過於放任、散漫地過日子。

當然,並非所有的老小都如此。

鄧超也是家裡的老小,上面還有三個哥姐。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父母疼鄧超,但也不是對他沒有要求。

犯了錯,該罰罰。有界限,也有自由。

鄧超回憶自己的小時候,曾經這樣說:“

我喜歡觀察人,揣摩人後面的想法,連四季的雨是什麼味道我都會去觀察。

聽起來是非常浪漫的童年。所以,他後來才會走上演藝的道路吧。

一般而言,最小的孩子往往是最自由的。當然,這個自由是好是壞,就看父母是否懂得給孩子設立必要的規則和界限了。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我也出生於多子女家庭。

作為家裡的老大,在父母眼裡,我也是個很倔的孩子。

除了學習,一無是處。做人做事,也都缺根弦兒。

不懂照顧人。用長輩們的話,就是“沒眼力勁兒”。

我妹恰恰相反。

她讀書一般但人緣很好。長輩們都更喜歡她。

父母對她的要求也不多。

每天上學、放學,總有特別要好的同學一起。

玩到膩歪了,直接住好朋友家裡也是常事。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特別豔羨妹妹。覺得做妹妹比做姐姐可舒適太多了。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直到成年後,某天一起回憶小時候,她傷感地跟我說:

“小時候,特別羨慕你。每個老師在知道你是我姐後,明裡暗裡對我說:你為什麼就不能像你姐姐那樣;你跟你姐比,差遠了。

要是爸媽當年多管管我,應該我的學習會好很多吧……”

那一刻,才知道我的妹妹也曾遭遇過許多的委屈跟挫敗。

原來多子女家庭中,每個位置都有獨特的挑戰。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點。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梳理完多子女家庭不同位置對孩子們的意味,可能對我們養育孩子最大的啟發就是:

儘量不要給老大過多的責任。不要忽略老二。不要太寵老小。

少比較。

儘量去關注孩子們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

表揚他們在各自位置上自發的努力,並幫助他們尋找到自己的角色。

允許他們有抱怨。也傾聽他們的抱怨。

但假如你已然有意無意做錯過一些事,請不要太過於抱歉。

過度表達遺憾,只會讓孩子聚焦在負面情境裡。

說到底,家庭的每個位置都有其優勢和劣勢。

而我們,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且行且學,一起努力吧~!

——End——

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精? 看完這位媽媽的自述, 恍然大悟

點選載入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