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2018年的某出行網站統計顯示,每年3月是“老漂族”出行的高峰期,佔出行總量的17.3%。春節過後子女們開啟了忙碌的工作,孫輩到了開學季,也成為老年人“遷徙”的季節

如今隔代育兒已成普遍現象,為了幫兒女減輕負擔,

家中老人不得不在退休後發揮餘熱,

然而具體帶娃效果如何,也是“喜憂參半”。

趕上負責任的老人,是對兒子的有力支撐,攤上“耍心眼”的老人,各種

甩鍋

,真是讓子女苦不堪言。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兒媳體諒婆婆農忙不易,放一個月假卻“一去無蹤影”

曉曉的兒子3歲半,是今年剛入園的小朋友。她和愛人的工作無法兼顧接送孩子,所以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孩子奶奶身上。

婆家在農村務農,

趕上5月插秧季,

婆婆就有些待不住了。想著公公一個人在家也很是忙碌,曉曉和婆婆商量,

給她放一個月的“農忙假”,

讓孩子姥姥過來幫幫忙,一個月後再回來。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婆婆走的時候滿口答應,還對親家母親熱有加,感謝她體諒自己的不易。

孩子姥姥帶著自己的孫女從外省趕過來兼帶外孫,

也算是“權宜之計”。

本來是兩好合一好的事情,誰知婆婆在農忙過後拖拖拉拉,以各種藉口不回來。

諸如“鄰居家辦婚禮,我需要幫幫忙”、“你嫂子過兩天回來小住,家裡沒人不好看”、“香菜再不種就晚了”……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氣壞寶媽

本來曉曉還耐著性子等待,最後發現婆婆就是在找各種藉口敷衍,出爾反爾。大侄女在自家呆了一個多月了,

侄女小想媽媽,不可能自私地再把孃家媽“扣在”這裡。

而曉曉的兒子也變得敏感起來,“是不是奶奶不要我了?”“媽媽,奶奶什麼時候種完香菜”,看著小小的人變得多愁善感起來,曉曉氣不打一處來。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而親戚的一句話,更是直接點燃了寶媽的怒火。婆家的親戚遮遮掩掩地和曉曉說,“

孩子姥姥在,不用白不用……

”這不是甩鍋嗎?很無奈!

曉曉痛定思痛,當晚就買了火車票送走了母親,

還寫了一封辭職信拍照給婆婆發了過去

,“你要是再不回來,我就做全職寶媽,你兒子一個月掙多少錢,你心裡有數吧……”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這一招果然見效,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就坐最早的客車回來了。看到兒媳訕訕地說了句

“哎呦,親家咋走了呢?這麼不負責任!”

曉曉回懟,

“我媽不走你能來嗎?”

一場風波就此了結,不過婆媳之間都有了心結,孩子姥姥也看出其中的門道來了,

“上趕子不是買賣,幫忙還幫出錯來了?”

婆婆言而無信,三層“關係”都受傷,要引以為戒

婆媳關係是最 特殊的“親子關係”,

兒媳婦和婆婆並無天然的血緣關係,是靠丈夫和孩子來維繫的親子關係,也是最難解的型別。

兒媳婦體諒婆婆卻被“利用”,在兩個媽之間裡外不是人,這首先就會引發

婆媳矛盾。

帶娃雖不是老人的義務,言而無信的做法,卻傷透了兒媳婦的心,甩鍋帶娃耍心機,恐怕也沒有下次“被體諒”的機會了。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對於祖孫關係來說,傷害的是孩子。

小孩子心思比較純潔,根本不懂背後的這些彎彎繞,誰對他好,陪伴他的時間長,就會天然地和誰親近。

當孩子發現,自己在奶奶心中的地位還不如“一根香菜”,心理上的落差是很大的,還會有損安全感的建立,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負擔,是媽媽和奶奶吵架的源頭,這種感覺很不好。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親家關係就更不用說了,“我給你面子,你拿我當鞋墊子”,

一味的遷就換來對方得寸進尺。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帶娃而來的,很多事情多溝通,相互體諒,比什麼都強!

老人幫忙帶娃的,寶媽要學會這幾種溝通技巧

不要讓婆婆和媽媽共處一室

趕上孩子“交接”的那兩天,讓婆婆和媽媽同住是暫時的,千萬不可長住。否則這個家很容易陷入雞飛狗跳、暗流湧動的局面。

而且夫妻倆在兩個老人面前要多多幫忙做家務,不讓任何一方老人挑理,維持和諧穩定的大局。

別把婆婆當媽媽,當成“領導”效果好

都說“婆婆也是媽”,一個“也”字就透露出了多少尷尬。婆婆和媽媽的立場不同,一方更多站在孫輩角度看問題,一方以自家女兒的感受為主,有矛盾在所難免。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把婆婆當成領導心態就會不同,在帶娃時即便有不同的看法,“員工”也可以委婉地提意見,更多照顧到領導的感受,領導要是“大發慈悲”,“員工”心裡也會暖暖的。

不觸碰原則性的問題,難得糊塗

老人和年輕人在帶娃時有育兒分歧很正常,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如孩子的安全、健康等,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問題,

如給孩子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等

,不必較真。

讓老人掌握一定的帶娃主動權,有被尊重的感覺,他們也更願意關心孫輩,寶媽要學會抓大放下。

有種無奈叫“甩鍋式帶娃”, 老人出爾反爾找藉口, 傷害的是孩子

點選載入圖片

不讓丈夫做“甩手掌櫃”,把婆婆的辛苦算在寶爸頭上

無論怎樣,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年輕人一定要搞清楚這條“底線”。老人帶娃很辛苦,這點毋庸置疑,小兩口要有一個感恩的心態。

叫上“豬隊友”一起帶娃、做家務,“你要是少打一局遊戲,幫忙搭把手,婆婆也不會那麼辛苦”。以上幾招,都學會了嗎?

互動話題:你認為在這起婆媳矛盾中,是婆婆過分還是兒媳婦太苛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