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小孩子說話做事別有一番趣味,他們不喜歡沉悶無聊的學習,家長想要讓孩子投入學習生活中別提多費勁了。

在一些孩子眼裡,似乎什麼事情都比學習有意思,哪怕是去小飯館端茶倒水、洗碗擦桌子,也比上學有意思。還有一些孩子整天只想玩手機打遊戲,看一眼課本就渾身“難受”。

女兒厭煩讀書,吵著要放羊

有一個小女孩很有意思,她很不喜歡上學讀書,某日和寶媽吵了起來。

寶媽勸女兒別玩了,趕緊去學習一會兒,女兒扁著嘴不樂意,寶媽見狀就勸女兒趁年紀小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吃香的喝辣的這不美嗎?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但是孩子哪裡懂得這些,“遙遠的未來”完全不能打動她,小姑娘只想要眼下的快樂,於是不服氣地和媽媽頂嘴。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女兒很快就生氣了,直言不願意上學讀書,想要去放羊:“放羊都比讀書快樂得多!”

一般家長聽到孩子這麼說,可能馬上就生氣打孩子了,這位寶媽卻很冷靜理智,孩子不是要放羊嗎?那就去吧!寶媽帶著女兒去了農村,找了一個養羊家庭,和對方商量讓女兒試試放羊。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寶媽把女兒帶到冷風直吹的野地裡,指著農戶家的一群羊說:“不是要放羊嗎?快放去吧。”小女孩臉被吹得通紅,看著這些羊“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麼多羊我放不過來,我只想放一隻羊!”

經過這次的教育,女兒也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向寶媽認錯,乖乖回家學習去了。

“實踐”型教育效果最佳,為什麼?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真不少,他們不知道坐在溫暖明亮的屋裡學習是最輕鬆的事,總覺得小小年紀輟學去打工賺錢、放羊種地才快樂,頗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其實在這些孩子的眼裡,他們所向往的“快樂生活”是被電視劇或者小影片美化過的,是建立在家庭條件非常富足的狀況下,人們將“做農活”當作消遣的行為。

真想靠這樣生活,吃的苦遠遠比想象中更多,而且年年如此,很難看到人生的提升空間。

還有一些孩子乾脆就喜歡抱著手機、電腦玩,這種消遣娛樂總也不會厭煩,比上學讀書快樂得多,很多家長一再協調孩子的娛樂生活,卻總是失敗。

想要讓孩子懂得玩手機要節制,父母應該下一次“狠心”,把孩子扔在家裡不要管,吃喝拉撒隨他去,父母不搭理孩子,讓他抱著手機過日子去吧。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沒錢、沒多少食物、沒有親人的冰冷的家裡,連交電費繼續玩手機的錢都沒有,失去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基礎,玩手機還有什麼意思?

有些父母非常聰明,能夠簡單解決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是天方夜譚一樣的奇怪思路,又或者是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少年的煩惱”,有些父母卻總是一籌莫展,在教育中讓孩子越來越厭煩自己、疏遠自己。

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做效果最好

1.溫和講理、不蠻橫

孩子有一些怪想法很正常,他們閱歷和知識不足,常識也非常匱乏,有些孩子還會做出明顯會傷害自己的行為,這都是年紀小、無知才會發生的事。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上來就打罵孩子,這種蠻橫不講理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不敢和父母溝通。

孩子若是不敢主動和父母交流,就相當於自己截斷了獲取知識的一個最便捷方法,那麼孩子犯錯的可能就更高了。溫和講理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快進步。

2.不要濫用自己的閱歷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會有些奇思妙想,其中不乏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讓家長覺得孩子“奸懶饞滑”樣樣佔全,真是令人生氣。

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太好導致的,他們無法切身感受到生活存在危機,沒有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裡的那種感覺,吃飽穿暖之後多餘的心思自然都花在了娛樂上。

享受著這樣的生活,孩子沒有努力的動力,沒有迫切想要好好學習改變命運的想法,當然厭惡學習了。相反窮苦人家的孩子就罕有厭煩學習的,他們都希望考上大學出人頭地。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因此父母對孩子太好,也會成為孩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這時候父母總是嘮叨大道理,對孩子來說根本沒有用,這種過來人式的經驗之談,實際上就是在濫用自己的閱歷。

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趁年紀小多做嘗試,多吃苦頭,這樣孩子才能更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也更能夠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

3.懂得傾聽孩子的煩惱

孩子年紀雖幼,但也會有煩惱,只是這些煩惱看上去都非常幼稚可愛,父母給出的建議,孩子也往往不能很好地運用,或者乾脆想不通、不能接受。

這時候父母往往會感到焦急憤怒,埋怨孩之笨。這種教育方式顯然是錯誤的,父母閱歷更高已經知曉瞭解決煩惱的“正確答案”,因此總愛否定孩子做出的嘗試,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答案”來做,這就是一種“結果論”的思維。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從父母已知的解決問題的“答案”來干涉孩子嘗試的自由,孩子失去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機會,總會感覺生活乏味無聊。

父母應該在一定限度內,給予孩子處理事情的自由,不論孩子怎樣做,最終結果不差就沒必要全盤否定。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煩惱,幫助孩子學會思索、獨立處理事情。

4.關鍵時刻要起作用,而不是“嘴炮”

生活中有一類父母最惹孩子厭煩,他們就是“無用”的父母,他們往往自身的學歷一般、工作中也總是充滿了雞毛蒜皮的煩惱事,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講起大道理來頭頭是道。

女兒直言放羊比讀書快樂,去農村後哭著認錯:“我只想放一隻羊!”

孩子遇到一些麻煩事的時候,這類父母就只會埋怨指責,讓孩子自己解決,又或是隻能採取很差的方式解決問題,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也讓父母很“丟臉”。

這類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眼高手低”,慣以“嘴炮”來教育孩子,他們或許平時脾氣溫和可愛,和孩子玩起來很開心,但實際能力確實很差。

這類父母最好先反思自身,不要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上,應儘量平和地交流,一起討論如何腳踏實地幫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不需要父母像“超人”一樣厲害,但是關鍵時刻沒有一點幫助、只會埋怨和拖後腿的父母,是最讓孩子看不起的,因為這些父母缺乏和孩子同舟共濟、一起努力的意志。

教育孩子歷來是一個難題,每個孩子各自有不同的脾氣個性,思維方式差距也很大,教育孩子的經驗永遠不能照搬別人的。

父母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不必滿世界找“案例”,不妨靜下心來,多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別拿標籤和人設往孩子身上套,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