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和他人相處?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測評

“慣子如殺子”,話糙理不糙。在社會高速發展,教育理念推陳出新的今天,有多少父母在百般呵護、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寵溺,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孩子養成“仇人”。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始終只有一件事:幫助孩子很好地融入社會,學會獨立生活。

但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引導。

1、教會孩子情緒表達

一個人的情緒表達能力會對人際溝通、社會交往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當今社會有一個觀點深入人心:真正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緒智力而不是智力。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表達能力?

我們可透過“自我表揚、表揚他人”的方法,培養幼兒自我接納、自我賞識,進而學會欣賞他人。

在某些時候,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情緒示範。父母和孩子經常談論各種情緒,有助於孩子瞭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培養他的情緒調節能力。累積許多這樣的經驗之後,孩子會逐漸明白,不同的情緒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難過的時候,大人會幫助他們覺得好過一些;快樂的時候,大人會跟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當他自制力不足的時候,大人可以幫助他制定一些規範,,幫助他們控制自己。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和他人相處?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測評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當孩子在小同伴發生矛盾衝突向家長哭訴求救時,家長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幫助孩子體察並表達自身的感受 ,讓孩子體驗矛盾所在,談各自的感受,引導孩子提出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這些辦法寫下來,再告訴孩子“這個”叫作“合作”、“理解”、“感恩”等等。

為孩子提供更多體驗、成長的機會。如果孩子和同伴的交往不愉快,家長可以適當提供幫助,理解和傾聽孩子,啟發、引導、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但是不要替孩子打抱不平或者指揮孩子如何去做。

抓住教育契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孩子自然而然就擁有了與人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3、教會孩子處理衝突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議和衝突。

如果孩子在學校發生了衝突行為,家長切忌不可直接批評責備,應先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委,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指出行為不當的地方要求改正;也可模擬衝突發生的情景,透過扮演教會孩子化解衝突的辦法。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和他人相處?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測評

4、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現實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多數是封閉式的。對孩子過分地溺愛、嬌寵,從頭到腳地包辦代替。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孩子養成領帶習慣,缺乏自立精神。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在自己動手、動腦筋的過程中,體驗艱辛和勞苦。遇到苦和累就打退堂鼓,或一味蠻幹,都是不能取得進步的。要讓孩子學會在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服務,在實踐中學會一些服務方法,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料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第一步。

5、教會孩子文明有禮貌

文明禮貌是公民社會公共生活的一條重要道德規範,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言語行為準則。文明禮貌有助於孩子掌握社會道德規範和人際交往規範,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及社會化順利實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父母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和他人相處?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測評

6、培養孩子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指孩子在特定的交往情境和群體中積極主動地實踐的過程,是孩子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基本要求。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引導孩子自己交往溝通。比如:四五歲的孩子,就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進行購物。

父母可以帶孩子到超市,讓孩子自己決定購買自己的小玩具、學習用品等,並讓孩子主動與收銀員或售貨員阿姨進行交流。在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沒辦法完整和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先讓孩子練習好要說的話,然後讓孩子跟收銀員或售貨員阿姨進行交流。

當然了,孩子還是要和孩子玩的。只有和夥伴一起玩,才能玩出笑聲,孩子也才能得到更多人際交往的鍛鍊,獲得更多的成長。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到家裡玩,也可以讓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能讓孩子學習到“客場”環境下如何與人交往的技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