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有相關報告顯示:在中國,我們超過80%的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的詞彙量有多少。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掌握更多的詞彙量,

讓孩子死記硬背單詞,每天規定孩子認識多少個單詞。

家長也常指單詞讓孩子認,以此來判斷孩子的詞彙量。

但是,有父母表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孩子明明認識很多單詞,連成完整的句子卻費解了。

而在繪本、動畫片中、在日常交流中,都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單詞都認識,卻不懂句子的意思;

有些孩子更嚴重,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他就聽不懂,更說不出句子。

由此可見:家長一味追求孩子缺乏語境的“單詞至上”的英語啟蒙方式,顯然有誤。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就像我們唸書的時候,每天都背很多單詞早讀課瘋狂背誦,

但是很多同學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還是一臉懵逼。

“這每個單詞我都認識,放到一起我就是不懂它的意思!”

如何避免曾經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情景,不會在孩子身上重演呢?

家長掌握好這4個方法,孩子語言理解力一定會逐步提高,開口流利地說英語也指日可待。

一、記單詞時,引導孩子在句型中運用

世界知名語言學習專家,華盛頓大學教授帕特里夏庫爾在一次TED演講中指出:

“嬰兒和孩子是語言天才,直到7歲語言系統會呈現下降趨勢。”

這個時候的孩子只會簡單記些詞彙:

dog狗、cat貓,summer夏天、autumn秋天…

但是孩子只光記單詞,就白白浪費了這個擁有語言天賦的黃金時期!

因此,對於處於英語啟蒙黃金時期的小孩子,不僅要記詞彙,還要學會如何用詞彙造句。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我們要教孩子把詞彙放到句型當中來學習,那就需要學習一些固定句型,或者從繪本當中進行豐富語言積累,學會靈活造句,靈活運用。

比如學句型I see。。。(我看見)

結合上孩子所記過的單詞來造句:

I see the dog。

I see the bee。

I see the bird。

我們要引導孩子運用所記過的單詞,並一個個替換使用。

又例如句型I have。。。(我有)

I have a dog。

I have a cat。

I have a doll。

詞彙在句型中進行靈活運用,一個個完整句子就呈現出來了。

二、多用正確的方式互動

家長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會時不時從小嘴裡單獨蹦出來一個個英文詞彙,但就是不會組織句子。

這時,不能只是讓孩子重複詞彙,家長要及時引導或補充給孩子正確的完整句子。

假設這樣一種情境,當孩子看到一張小女孩哭泣的圖片時情不自禁的說出了單詞sad,這時家長可以及時補充完整“She is sad”;

然後讓孩子跟著重複一遍完整句子,這樣多重複訓練幾次,孩子便就會習慣性的輸出完整句子了。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或者家長多用英文句子與孩子進行簡單互動,比如:

地上放著玩具熊和玩具車,家長拿起一個玩具車說出“I like the teddy bear, which one do you like?”

引導孩子說出其他完整句子,“I like the toy car”或者“I like the teddy bear, too”等等句子。

家長多做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便也能自主使用完整句子。

三、家庭場景化英語浸潤

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語言是一種條件反射。

人的大腦有左右腦之分,右腦負責影象,左腦負責語言。

嬰兒在最初聽到語音時,都會和當時的影象(場景)結合起來,

以至於將影象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形成條件反射,將語音脫口而出。

正如孩子們日常學習英語單詞時可以用圖片、實物和動作等不同方法進行語言詞彙輸入,形成語言條件反射。

比如看到橘子會說orange,看到書包會說school bag。

因此,要想讓孩子說出一句句完整流暢的英文句子,可以幫助孩子積累多種完整場景,形成條件反射,養成英語思維和表達習慣。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像日常我們可以與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活動來進行場景模擬,如角色扮演等遊戲來模擬場景。

如果當天孩子學習了chips(薯片),coke(可樂,popcorn(爆米花)等詞,還有句型I want…

這時我們可以跟孩子模擬去超市買東西的情形,如果孩子能迴應正確完整的句子:

“I want chips”,“ I want some popcorn”…

家長鼓勵孩子說出來,孩子就獲得相應的食物,孩子的興趣也會非常高。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創造並練習多種完整場景,比如去醫院、去學校、去餐廳等場景;

當孩子經過多次的重複之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熟知的語音時,大腦便會條件反射般地出現對應場景,孩子口中當然也會不自覺地將完整英語句子脫口而出。

除了以場景模擬,我們還要注重家庭場景化英語浸潤。

比如早上起床,父母喚醒孩子:“Wake up, you sleepyhead!”

孩子起床後,互道早安,“Good morning, baby!”

家長問孩子想穿哪一件,“What do you want to wear?”

媽媽幫孩子梳頭髮,“Let‘s comb your hair。”

孩子開始洗臉刷牙,“Wash your face and brush your teeth。”

媽媽提醒孩子擦擦脖子,“Wash your neck。”

吃早餐時,粥太燙了,媽媽提醒孩子吹一吹,“Blow on your food to cool it off。”

父母透過日常生活,從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和孩子進行英語互動和對話,練習聽說,才能真正地建立起英文思維。

很多家長或許會說,自己英語不好,日常無法說英語。

其實父母要幫助孩子學英語,可以購買一些親子英文之類的教材,一般教材裡會有生活場景中的英語對話,只要家長努力學習,孩子自然也能引導好。

四、閱讀及磨耳朵,雙重下功夫

幼兒英語啟蒙,應該是透過語境來學習語言,如果家長還在讓孩子死摳單詞,

結果只能是:拿出單個單詞都知道,組成一個句子或段落卻聽不懂。

英語中有個概念叫“一詞多義”,很多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常見單詞“act”,動詞是“行動、舉止、表演”的意思,但做名詞就是“行為”的意思。

因此,要讓孩子更好的理解這些單詞的意思,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單詞在各個語境中的句式;

因此,家長要注重孩子廣泛涉獵,如保持每天30分鐘的日常磨耳朵——看原版英文動畫、英文原版繪本及聽英文歌謠之外,以及注重深度閱讀(比如分級閱讀)。

讓孩子廣泛接觸不同語境中,單詞還有不同的意思。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比如磨耳朵認數字的英語歌謠,《12345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中: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家長拿出五條小魚,用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訴孩子,我曾經抓了五條魚。

讓孩子瞭解了數字的英文說法,也知道了“fish 魚”的單詞。

在繪本《The Moon in the Pond》中,“So they fished and fished and fished。”

這裡的fish又是釣魚。

孩子多接觸不同的語境,他們的理解能力就會越好。

比如“I love the earth”,在不同的語境中,這句話可能是“我愛地球”、有時候也要理解為“我愛大地”。

讓孩子磨耳朵和深度閱讀,可以讓孩子遇到相應類似的語境就會輸出表達,也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韻律感和節奏感,從而更好的理解詞語。

孩子這種訓練越早越好,因為越大的孩子容易有中文依賴思維,而且年齡越大,孩子對情節理解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孩子每個英文單詞都認識,連成一句話就不懂了呢?

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增強孩子理解英語句子的能力,孩子也不至於只會蹦單詞。

這些方法的實踐,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不一定得非常懂英語,但要學會一些英語教育;

我們要用對方法,讓孩子在掌握單詞的同時,更能運用和理解句子,孩子英語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