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引言:

有了孩子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永遠在“育娃”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且永遠沒有休息。孩子小的時候天真的以為只要等孩子上了幼兒園,自己就解放了,可以好好地“做自己”了:但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後,自己又開始操心孩子在學校能不能適應新環境,合不合群,會不會被學生“欺負”,各種擔心,並天真的以為等孩子在大點,上了小學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小學後才發現,自己又開始為孩子的學習操心,每次一看到孩子的成績單自己的“血壓”就開始不受控制了。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所以,有了孩子,有了羈絆之後,真的很難在想以前那樣,毫無顧忌的“做自己”,也許這就是人當父母之後的心理改變吧!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11-4=7”被打叉,老師解釋後家長羞愧難當

同事的兒子今年小學一年級了,今天午飯大家聚在一起,幾個寶媽就閒時討論起了孩子的學習,後來同事就和我們說起了自己的“囧事”。

說昨天兒子放學回來,拿回成績單,自己一檢查成績單,發現孩子就最後一道大題錯了,問題是

教室

裡有11盞燈,拉滅了4盞,教室裡還有幾盞燈?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孩子的回答是11-4=7盞,自己一看孩子的回答並沒有問題,老師為什麼判錯了?難道是老師不小心判錯了。

於是,自己就私聊老師,想詢問一下情況,不詢問沒事,一詢問把自己給尷尬的。

我們說尷尬什麼,老師判錯很正常,孩子的回答本來就沒有錯!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同事說:我也是這樣覺得,所以自己還比較理直氣壯,老師一回答自己才發現自己“打臉”了。

題目最後的問題問的是教室裡還有幾盞燈?而不是有幾盞燈還亮的?所以教室裡應該有11盞燈。而不是7盞燈。

老師說:這道題主要考的是孩子們對題目的理解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今天自己已經被班上很多家長質問了!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聽老師這樣說,自己瞬間覺得“尷尬”了。自己這麼大都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還跑去質問老師,真的是超級“尷尬”啊!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發生類似“尷尬”的事情發生?

一:先與孩子進行溝通

查完成績單之後,先第一時間與孩子溝通,問孩子知道自己這道題為什麼錯了,是什麼原因錯了。

其實,孩子們在拿到試卷後,孩子們都會查閱一遍自己的試卷,然後把自己錯的問題詢問其他回答正確的同學們。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和其他相熟的家長溝通一下,因為其他家長也許你和自己一樣,看到感覺老師判錯的題目,也會去詢問老師。所以,事先和別人溝通一下,總沒錯。

二:多審幾遍題目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多讀幾遍總是沒有錯。老師不可能無緣無故判錯,每個老師就教幾個班,而且都是小學一年級的問題,不可能出現老師粗心判錯的情況,肯定是自己這邊的情況。

所以,多讀幾遍,看看問題出在哪?如果實在不知道,可以上網查閱。如今網路如此發達,也許就有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END~

再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也會“疲憊””崩潰“,感覺所有的負面情緒全部朝自己襲來,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不被理解,明明自己付出的最多,是最辛苦的人,在孩子眼中,卻習以為常。

反而每次有矛盾時,自己會成為孩子發洩情緒,傷害最深的人。有一瞬間想要放棄,不想說話,只想靜靜的呆在哪裡,與世隔絕,慢慢的消化自己,癒合自己心中的傷口。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有人說:育兒就是一場受傷後有獨自自愈的過程,前面剛被孩子氣哭但當孩子哭泣後,又要化身“戰士”繼續迴歸戰場。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有時自己也會問自己,為什麼當媽媽總是要付出的比別人要多,為什麼世人對媽媽有這麼多的要求?而自己有無法跳出這些束縛。

其實,細想下來,是自己把自己束縛在這邊天地中,不願出來。所以,與其等一次次傷心後在自愈,不如慢慢試著放下,對自己寬鬆一點,放鬆一點要求。

“你憑啥判我兒子錯? ”“11-4=7”被打紅叉, 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點選載入圖片

做60分的媽媽,做100分的自己,只有自己好好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自己都不知道愛自己,還等的別人去愛你,只是枉然。

願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而不是一個“渾身戾氣”的媽媽,充滿著滿滿的“負能量”。

加油!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