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文物在大多人看來都是一本正經的,帶著歷史的沉重,略微顯得有些死氣。但其實並非如此,不少文物都顯得有些可愛,比如說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它看起來就十分的開心,一邊大笑一邊跳,動作誇張。看了它,你能說沒有意思嗎?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可愛,但國寶馬踏飛燕可不是,這也是它為啥從來沒有正面照的原因。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別看馬踏飛燕現在是國寶,它剛出土的時候實際上沒有人在意,它出土於雷臺漢墓。1969年正是一個備戰備荒的年代,當時都盛行挖防空洞。武威縣的人也沒有例外,九月初正挖著呢,忽然發現地裡竟然有磚頭。拆開一看,好傢伙,竟然是一個墓室,幹部便讓人帶著武器,跟著他進去檢視。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進去發現裡面都是銅車馬,也沒有在意,便讓人搬回生產隊的庫房。原先他們是不打算上報的,還是訊息傳去公社,馬踏飛燕以及那一批文物才沒有被變賣。不管是銅奔馬還是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在當時的甘肅出現的都比較少,這其實已經證明它的重要性,然而當時的人不知道。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沫若見到了銅奔馬,一見他就明白這是稀世珍寶。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他就跟當地人說,唐代金銀棺跟銅奔馬拿到北京肯定會引起轟動,而那銅奔馬正是馬踏飛燕。這名還是比較貼切的,它一共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馬昂著頭嘶鳴,軀幹壯實,四肢修長。三足騰空,另一足踏著飛燕。小龍雀呈現回頭觀望的姿態,看起來就是一隻凌空飛騰的駿馬,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

它底下那隻鳥是啥鳥其實有爭議,郭沫若稱之為燕子,不過不少學者認為並非如此。便有人提出了龍雀、燕隼、烏鴉幾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比如說燕隼。這種鳥飛行迅速,跟雨燕也長得比較像,於是銅奔馬便有了馬踏燕隼的叫法。這裡得提一句,馬踏飛燕只是它的別名,人家正兒八經的名字叫東漢銅奔馬。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相信不少人都發現它沒有正面照,其實教師不給學生看其他角度的照片,也是有原因的,怕影響教學效果。如圖,它的正面照就是這樣的,從莊重嚴肅變成了略微有些可愛。歪著腦袋張大嘴,看起來有些傻乎乎的,甚至是有點二。正面也看不出它這是踏著飛燕,畢竟人們只會注意到它滑稽的姿態了。而從背面看起來同樣不合適,側面在所有角度來說,是最完美的。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既能展示出它最優美的形態,讓人們清楚看到它踏燕的姿態,四肢奔跑的力量。又能讓它美美的飄逸靈動,顯示出莊重肅穆的感覺。整體來看,東漢銅奔馬保持了相當的寫實性,沒有秦代的那般靜穆,雖然說沒有過多的細節刻畫,動勢和形體還是有的。當然啦,不管怎麼說,它在藝術品上還是有較高地位的。1986年就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又被列入禁止出境文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