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酒(深刻)

人生如酒(深刻)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FormatImgID_2#

人生是什麼?

有人說,人生如戲。哭也好,笑也罷,沒人能逃得過這個舞臺;

有人說,人生如草。不似夏花般絢爛,卻也在四季輪迴中,倔強生長;

有人說,人生如夢。暮然回首萬事空,似幻又似真;

還有人說,人生如棋。贏,固然漂亮圓滿;輸,也要落子無悔。

要我說,人生,更像一杯酒。

酒中有苦烈辛辣,也有甘香鮮醇;人生有苦澀辛酸,也有愉悅甘甜。

但好在,苦澀盡處,便是回甘。

01

人生如酒,剋制是一種修為。

喝酒,若不懂剋制,則傷身誤事;學會剋制,就能小酌怡情。

人生亦是如此。

總有慾望加身、情緒失控、執念不忘的時候,此時若無法剋制自己,任由慾望蔓延、情緒氾濫、執著於念,則必定被這一切所累。

正如《勸誡全書》 中所言:“欲不除,如蛾撲火,焚身乃止;貪無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唯有剋制,方得從容。

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家企業招聘,招聘要求只有一個:自我剋制。

但前來面試的求職者們,沒有一個能透過考驗。

直到一個叫卡特的男孩進來,招聘者問:“能閱讀嗎?孩子。”

“能,先生。”

“那你能不停頓地把這段讀完嗎?”說著便給了他一張報紙。

“可以,先生。”

閱讀剛一開始,門後就放出來6只可愛的小狗,之前的應聘者正是忍不住小狗的可愛,視線離開閱讀材料,因此才被淘汰。

但是,卡特自始至終都沒有被幹擾,他一口氣讀完了所有內容。

招聘者很高興,他問卡特:“你在閱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狗嗎?”

卡特誠實地回答:“注意到了,但您告訴我要不停頓地讀完,所以我只是專注在閱讀上面。”

招聘者又問:“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卡特說:“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最後,卡特被成功應聘。

肖伯納就曾說過:“懂得自我剋制的人,才是最強者。”

生活中,一個剋制力強的人,必定是人生的強者和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他們因剋制,而不被慾望所縛;

他們因剋制,而不被情緒所擾;

他們因剋制,而不被執念所誤。

從而,得以更優雅的姿態趟過歲月之河,以從容的步履走過人生之路。

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品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修為。

人生,因剋制,而極致。

人生如酒(深刻)

02

人生如酒,微醺是一種境界。

關於喝酒,曾看過這樣一則趣聞。

話說,明朝洪武年間,有人向朱元璋進貢了一個“九龍杯”。

有一次,他宴請大臣,特意拿出了九龍杯和美酒,賜群臣每人一杯。

倒酒時,一些自恃功高的大臣,將酒斟的滿滿的,卻一滴都沒有喝到。

反而那些只倒半杯的大臣,卻嚐到了美酒。

眾人疑惑之時,朱元璋開口道:“這就是九龍杯的奧妙。聖人曰:謙招益,滿招損,眾愛卿今日一試其公道,以為如何?”

知足者酒存,貪心者酒盡,酒忌貪杯,人忌太“滿”。

只有半微,才最酣美。

這也應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人生之事何嘗不是如此。不必事事追求完滿,一半才是恰到好處,才是長久之道。

正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這蒼茫人間,從來就沒有十分圓滿、毫無缺憾的人和事。

因此,學會不追求完美、不求全責備、不苛求圓滿,才是獲得幸福的真諦。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半。

人生如酒(深刻)

03

人生如酒,放下是一種智慧。

喝酒,無非兩種姿態:拿起碰杯、放下續杯。

可偏偏很多人拿得起,卻放不下。

就像這大千世界,紅塵萬丈,每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東奔西忙,於是被蠱惑了初心,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而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內心的看不開和放不下。

正如佛經所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就應該像喝酒一般,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夠輕鬆自在。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從來沒有體會過快樂,於是揹著家財萬貫,到處尋找快樂。

可任他走遍萬水千山,依舊不知快樂所蹤。

一天,他正坐在路邊唉聲嘆氣,走過一個樵夫,上前問他:“你怎麼了?”

富翁沒精打采地回答:“我雖有金銀財寶,卻找不到快樂的感覺。這到底是為什麼?”

樵夫放下那擔沉甸甸的柴,擦擦臉上的汗水,舒心地說:“其實快樂很簡單。對我來說,放下就是快樂啊!”

聽了這話,富翁恍然大悟:是啊!自己揹負那麼重的金銀財寶,整天憂心忡忡,怎麼會有快樂呢?

後來,他將錢財散盡,用來接濟窮人。如此,他放下了壓在身上的重擔,也解開了心靈的包袱,終於找到了快樂。

正所謂得之坦然,失之自然。

人生就應該像手中的那杯酒,該拿時痛快舉起,該放時毫不猶豫,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擁抱美好。

《生活萬歲》裡有段話寫得很好:

“活著特別好,特別有趣。可以體會苦,然後特別甜。”

細品之下,深以為然。

人生如酒,酒似人生,漫長的一生,都濃縮在了這一杯酒中。

唯有學會剋制、把握寸度,懂得放下,才能在苦澀中品到甘甜。

點個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