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都有獎狀唯獨兒子沒有,寶媽找老師理論,卻被移出群聊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多多少少都會受到表揚,當時那種喜悅和自豪的心情,現在的你還記得嗎?儘管好聽的話誰都愛聽,但人生路上不會只有一帆風順,還會有坎坷與挫折。

不過對孩子來說,由於自我意識尚未完善,

對外界反饋看得尤其重

。比如幼兒園的小紅花,上學後的獎狀,這類意味著優秀、表揚與獎勵的東西,都是孩子努力的目標。

當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獎狀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的,從前它們是學霸的象徵。現在不一樣了,無論學校還是培訓機構,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

基本每個孩子都會發張獎狀

,只是代表的意義不同。

全班唯獨兒子一個人沒獎狀,寶媽和老師產生爭論

宋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很看重,給5歲的兒子報了不少興趣班。

有天她收到培訓班老師在班級群裡釋出的三月份獲獎名單,

發現全班都有獎狀,唯獨她兒子沒有。

這讓宋媽媽感到十分生氣和不解,她認為老師的評判有失公允,當然最主要的是擔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培訓班中的評獎分為三種:打卡小明星,全勤獎和進步之星。

打卡小明星沒得獎就算了,考慮到孩子還有其他培訓課程,有的老師沒讓打,

她確實沒帶孩子完成。

全勤獎呢,她認為這不是孩子可以決定的,而是取決大人帶不帶孩子來,萬一孩子感冒了也沒辦法;

至於進步之星,

是老師主觀評價的。

全班那麼多孩子就不給一個小朋友發獎狀,大家還都集體拍照留念,把自家孩子晾一邊太過分了,即便前兩種評獎孩子沒有資格,至少“進步之星”該發一張。

於是,宋媽媽在群裡找老師理論,兩人在這方面存在不同看法。

老師認為孩子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就給獎狀,對其他孩子不公平,並表示之前他家孩子就沒有完成任務,

但那次給了安慰獎,不可能每次都如此

寶媽認為無論如何也該給一張,不該讓他獨自承受。

兩人無法達成共識,後來宋媽媽出於氣憤,表示讓老師告訴她下次頒獎拍照的時間,自己給孩子請假,免得受傷。

老師沒有回覆,

之後宋媽媽發現自己被移出了群聊。

關於這件事,老師和宋媽媽其實都有不對

說實話,評獎的三項內容中有兩項孩子都沒有做到,其中一項更是家長主動沒有讓孩子打卡導致的。

那麼,孩子沒有得獎應該是早就能夠料到的事情,只剩下進步獎屬於特殊的獎項,不算硬性完成的。

或許宋媽媽是認為老師沒有意識到整個班級只有她兒子一個沒有領到獎,

會對其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所以才這麼氣憤,這無可厚非。

如果孩子因此產生“老師和同學不喜歡我”這樣的想法,有可能會引起自卑心理,在這一點上或許培訓機構真的是有點沒做好。

但是,整體的責任還是家長更多,這也是無法否認的。

打卡獎項屬於家長主動讓孩子放棄,

這本來是一個能輕鬆得到的獎狀

,宋媽媽理所應當地認為,無論滿不滿足條件,孩子至少都應該得一張。

獲獎名單出來後,家長首先想的不是自己是不是應該讓兒子打卡,或者是怎麼鼓勵兒子爭取獲得進步獎,找老師合理溝通等等,而是首先質問,確實也不太理智。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家長應該做的是

安撫孩子的心靈

,確保沒有對他造成傷害,而後好好考慮如何改進。

孩子沒得到獎狀,家長應當……

第一步:理解、陪伴孩子

孩子沒有得到獎狀感到難受是很正常的,這時家長要做到的是讓孩子面對自己,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而不是責怪。

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比你想得還要重要,能在無形之中給他們力量和前進的勇氣。

第二步:引領孩子尋找原因

一起和孩子尋找這次沒有得到獎狀的原因,然後鼓勵孩子努力改正,讓他了解努力後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穫。

第三步:著眼於問題,而不是一味追究責任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長應該做的並不是為孩子清掃前方的障礙,而是教會孩子如何跨越。

尋找原因和問題,比一味追責更重要。

孩子需要成長和獨立,家長不可能一直將他困在伊甸園中。要在鼓勵、相信、愛孩子的過程中,讓他有能力自己應對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長是塑造孩子性格與三觀最直接的人

,學校的確會教會孩子很多知識和道理,但永遠無法替代家長的作用。

也唯有家長與學校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