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兒童教育在講什麼?總結了她的20條金句後,我發現了答案

李玫瑾教授是一位在育兒領域很有名望的權威專家,但其實如果你仔細地瞭解李玫瑾教授的背景,就會有些奇怪:

她明明是公安大學的教授,不是應該對犯罪分子更瞭解嗎?

為什麼會對育兒有如此多的經驗?她的兒童教育又在講什麼?

我在仔細總結了李玫瑾教授的20條教育金句之後,我似乎發現了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法背後的核心所在。

一、孩子身上幾乎所有的性格問題,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家長身上

李玫瑾教授的第一大教育觀點就是

孩子的問題本質上都是家長的問題

。任何孩子身上存在的性格習慣問題,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家長對他教育的方法上。這種認知並非是信口雌黃,而是李玫瑾教授

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研究得出來的結論

李玫瑾教授最早是一位

研究青少年以及未成年犯罪者心理活動的專家

,而想要研究思想尚未完善的青少年為什麼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不可避免地要

研究兒童的心理發展

而在這研究過程中李玫瑾教授發現:幾乎所有孩子產生的負面行為都往往是家長不正確教育的結果,這種不正確教育

不一定是主觀的不負責,很多時候更可能是家長無意的錯誤教育。

二、性格的塑造時間比我們想象得更早,等發現問題再想改就晚了

李玫瑾教授的第二大教育觀點則是,對

孩子們的性格塑造其實是大多數家長都忽略了的

因為孩子們

性格塑造的時間比家長想象的要早很多

,而家長們卻常常等到

問題已經出現了才開始重視,而這時已經為時已晚。

李玫瑾教授認為

孩子在剛出生的0~6歲期間,就已經開始逐漸形成性格

。雖然那個時候孩子們發育尚未完成,但受到家長影響所產生的認知卻會跟隨一生。

李玫瑾教授說:在孩子6歲以前,家長的說教是黃金,因為這一階段家長教什麼孩子學什麼;但等到孩子12歲之後,家長的說教就是毒藥了,這一階段孩子的價值觀已經初步成型,只會對家長的說教感到厭煩。

關於這種性格的提早教育有多重要,李玫瑾教授舉了一個生動鮮活的例子,那就是任性這件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偶爾的任性似乎不是什麼大麻煩,對很多家庭來說這相比於不完成作業甚至不算什麼事兒,

但李玫瑾教授卻認為任性的性格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孩子小的時候任性頂多是和父母頂嘴,但如果任性的性格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糾正,那在未來就會進一步演變,前段時間那個

12歲的孩子僅僅因為沒完成作業被母親扇了一巴掌,就從樓上一躍而下

,就可以說是最極端最典型的案例了。

三、孩子的道德品質,是家長能給孩子的最重要表達財富

而在最後,作為一位曾經的罪犯剋星後來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

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能力如何是可以用一生來學習的,財富如何是可以逐漸積攢的,唯有

道德品質是孩子從家長那裡學習了之後就很難改變的。

而關於這方面李玫瑾教授格外強調:沒有人的道德品質能夠是完美的,但

在孩子面前家長依然應該儘量地表現出正確的一面

,哪怕因為現實生活所迫做了錯誤的事情,也要告訴孩子其中的利害關係,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

在關於如何培養出孩子良好性格品質,我在這裡向家長們推薦這套《

好孩子好品質》

系列叢書,希望可以成為幫助家長們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套書後全套共計

12冊

,分別記錄了孩子成長中需要的

12種道德準則

,每一冊對應數個與本冊主題緊密相關的教育故事,基本涵蓋了孩子在

成長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絕大多數道德品質問題

,對孩子它道德素質培養起到了專項專用的作用,非常值得家長用來給孩子構築基礎的三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