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論日產SKYLINE GT-R的歷史,那必須要追溯到1957年,但是你說它什麼時候一夜成名、一鳴驚人,那就是1989年了。1989年,R32誕生,就因為那顆RB26DETT“心臟”超班而名揚四海,並且在歐洲和日本本土橫掃國際汽聯Group A的賽事,間接導致國際汽聯修改Group A賽例,禁止了四輪驅動車輛。在賽車界叱吒風雲,因此才能在江湖上獲得了“戰神”這個頭銜。隨著R32的後繼車BCNR33、BNR34等的更迭換代,R32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由於R32的那些豐功偉績,加上物以稀為貴,目前這臺車的二手價格已經不便宜了,跟手續沒有關係,就賣那麼貴,要就要,不要就拉倒。另外,R32從來沒有正規入口到中國內地,因為由始至終它就只有右舵版本,反正筆者就是從來沒有在內地見過。然而,今天這個R32案例是來自泰國的,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雖然此前槓外觀沒有什麼特別,但其實是來自NISMO的。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另外這個碳纖維前唇則是來自Rocket Dancer的。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當然擁有一臺這樣子的車,就必然抱著一個收藏的心態去對待,如果你拿去跑賽道日,不小心衝波波池撞爛了NISMO前槓,你的心不會痛嗎?所以中古車應該要收拾得乾乾淨淨,打蠟鍍晶,然後逛逛街,博取大家的眼球,這不挺好嗎?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這HKS排氣管還帶有傳統的消音器,老實說,RB26的聲浪是非常美妙的。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採用NISMO小壓尾同樣起到了行駛時候的尾部下壓力,而且沒有大GT尾翼的浮誇,簡單來說就是紳士風範。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裡頭的避震系統採用了TEIN。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晚上看見這對小紅眼睛,都會有一種衝動跟上去,這經典的尾燈實在讓人澎湃。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這臺車還有天窗,的確是豪華啊,不過車主貌似用鉚釘封死了,廢除了天窗系統。其實如果想放棄天窗的話,也並不是說不合理的,因為玻璃重量大,也要經常維護,所以如果改為亞克力纖維板再廢除天窗電機,再打上玻璃膠就可以達到輕量化的目的,而且不漏水,一勞永逸。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RAYS神級鍛造輕量化輪圈CE28,又是一個天價的產物,雖然外觀中庸,不過卻百看不厭,畫面十分和諧。輪胎則是來自Achilles的123S,價效比高,咬地強悍。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這是來自Brembo的4活塞卡鉗,注意了,這不是原廠卡鉗,原廠卡鉗是寫NISSAN的,並且原廠卡鉗小得可憐,還能避15寸輪圈。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原廠座椅舊了,直接改一張桶椅也合理,很多朋友質疑,這座椅跑長途坐久了會不會好辛苦,是不會的,若你的是正品座椅就甚至可能會比原廠舒服。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內飾是有點簡陋,不過三十年前的產物,哪能要求這麼多。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對於一臺中古車,監控表這些東西就不應該缺少,因為機件老化,可能導致哪裡有什麼油液滲漏,所以咱們應該時刻關注油溫與水溫,這不是說改不改動力的問題。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看見這幅RB26DETT,筆者都瞬間硬了,雖然中裡毅沒有勝利,但是並不代表這引擎差。重量大導致推頭是實話,但根本原因是中裡毅技藝未精,用腦袋想一下,2。6渦輪怎會輸給1。6自吸啊?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改裝了加大GReddy油軌,盤頭下邊還有HKS的272高角度凸輪軸。

頭文字D打醬油的中裡毅,他的日產R32至今依然吸引

圖:改裝凸輪軸後,車主又改了HOLSET加大渦輪,凸輪軸與渦輪是非常講究配合的,因為引擎轉速會影響渦輪扇葉轉速,扇葉轉速又會改變渦輪壓力,所以如何達到一個線性又平衡的馬力輸出曲線,這就是學問最深的問題了。

日產R32是在日本泡沫經濟年代下不計成本的產物,千百位工程師加班加點,辛勤勞動去設計最平衡的引擎與底盤,所以如果我們有幸去感受或者體會它的魅力的話,應該細心品嚐日產設計師的勞動成果,駕駛它的時候就去感受公路給你的回饋,這樣才能達到人與車之間的溝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