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上,全球汽車行業巨頭們一直存在著很多分歧,比如有的堅定選擇純電動,有的看好混動,還有的瞄準氫能。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德日美中四個汽車產業大國,突然在汽車電動化上達成了共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在近年來波及全球的車市寒冬中,雖然一切皆變化無常,看似沉寂的表面,實際上已經暗潮湧動,汽車電動化時代終於來臨。在汽車電動化方面,四個國家的選擇動機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總體來說不外乎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三大因素。

首先來看能源安全,確切地說是擺脫石油對外依賴,非常適用於中國、德國和日本。

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持續加劇了石油消耗。以中國為例,2019年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8%,而進口石油的75%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可能意味著,中國的能源安全存在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這一問題對德國和日本同樣存在。德國、日本均是自身資源匱乏的國家,石油對外依存度均接近100%。德國的石油依賴於俄羅斯、挪威等國進口,而日本同樣依賴於中東。

現在很多人埋怨電動車充電慢、有里程焦慮,遠不如燃油車,其實沒考慮到油荒。油荒時,有里程焦慮的應該是燃油車主了。

如果換一種我們有比較優勢的能源,絕對是利大於弊的。新能源汽車就是將驅動汽車的能量,從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的石油,變成了山西的煤、四川的水和張家口的風,可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同樣,德國、日本也可以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再來看環境保護方面。這個全球性的問題適用於德日美中四個國家,也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

純電動車的優勢不言自喻,動力強、低噪音、使用經濟、易於保養等優勢凸顯,但很多人質疑它的環保,特別是電池的汙染以及發電本身的汙染。

的確,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的確不產生汙染,但發電時可能產生汙染,只有電力生產來自於清潔以及可再生的能源時,電動車才算是真環保。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不過,對於環保問題,只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分散的移動汙染源治理難度遠比集中的固定汙染源治理難度高。所以,治理排放超標發電廠的難度遠比治理上億輛尾氣超標汽車的難度小,這就是環保領域的降維打擊。

再來看產業發展方面。對於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適用於中國,要想著汽車行業後發制人爭奪市場,則適用於德國、日本。

汽車行業由於其重資產投入的屬性,讓其任何一個有核心價值的技術產出,都需要大量的投入,這個單位都是百億。在過去100多年裡,德國、美國、日本的汽車廠商,已經在發動機、變速箱、懸架、電控系統等核心領域投入了不知道多少個百億。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這就是傳統汽車行業護城河的制高點。即便我們的自主品牌豪擲千億、苦幹十年,在燃油車領域也最多能與國際廠商“齊頭並進”。錯過就是錯過了,不必糾結,中國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別在傳統燃油車賽道里硬扛,新能源特別是電動汽車就是突破口。

電動車脫離傳統燃油車賽道,帶來汽車行業遊戲規則的改變及競爭格局的重構。比如,全新品牌、全新供應鏈的崛起,

比亞迪

蔚來

、理想、

小鵬

、寧德時代等就是很好的佐證。

把遊戲帶到我們自己的規則裡,讓傳統車企過去100年的諸多積累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這才是大戰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十餘年的規劃和培育,已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

德日美中新能源大戰,為何突然全面擁抱電動化?

人們常說燃油車在100年以前打敗了電動車,其實只是燃油的便捷性打敗了當時的電池,並不是內燃機打敗了電動機。隨著技術的發展,內燃機車早已被淘汰,電力機車進化為高鐵,電機、電池也開始向汽車內燃機、燃油發起反攻。

也就是說,電動化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全球共性的社會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動化將不可阻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