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今年85歲的李慶宣(字子鶴,苦生野人,安微宿州人)老師,在北京中國宋莊藝術區生活了20多年。10年前剛認識他老人家的時候,他的太太還在世,每天給李老師梳頭髮(畫家特有的小辮子),照顧畫家的生活起居。她一直很想看到李老師的百米巨幅長卷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展出,可惜意外離世,這對李老師打擊很深。他曾經回老家療養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宋莊繼續自己的藝術生活。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李慶宣師承徐悲鴻大師的親傳弟子梅純一教授。從1954年起,李老師向梅雪峰、梅純一父子倆學習畫畫,直到1997年梅純一老師去世,整整43年。李慶宣老師說梅純一老師畫的梅與歷代畫家都不同:其上下左右,互相交叉,線有直有逆,重墨線條老辣,氣勢磅礴,韻味十足,蒼勁有力,可謂在古代所有畫梅之法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探索。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李老師說他作畫向來不喜歡臨摹別人的作品,都是在看別人作完畫以後,回到家中自行默寫,畫自己心中的畫,然後再拿給老師指點;故,向老師學習的過程中,繪畫技法與做人得到了兩位老師的親傳和肯定。梅老師去世後,他繼續重點研究學習石壺畫論和方法約30餘載,研究他的八方用筆之法,用縱橫斜構圖方法構圖,利用直筆衝筆、捻筆、挑筆、旋筆、勾筆、逆筆、打筆。經過幾十年的耐心研磨,熟練掌握了個人作畫技巧,得到了原中國工藝美院高階教授胡美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美國美協主席李雄風、安徽省美協原主席張建中、徐悲鴻愛人廖靜文等專家及領導的一致好評。石壺大師說:好的畫家不畫重畫,要畫生辣的畫。畫無定則。畫要創造,是無中生有等等。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深愛藝術的李慶宣老師為了畫好畫,畫出完美作品,曾多次遊走於名山聖水。觀察生活起居,他的畫筆墨剛勁有力,濃淡適宜。他把松鶴圖畫到極致。1970年人民大會堂特邀,李慶宣老師畫了一幅丈二尺的《祖國萬歲》,受到當時的領導人接見和鼓勵。評論家段向群教授看過李老師的畫後評價說:“這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技法。”徐悲鴻的愛人、書法家、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女士說:“慶宣,看完你的畫,感覺畫的真好!大畫小畫,氣勢都大。你如果搞畫展,一定找我,我要帶些畫家去看畫,別忘了,一定找我!”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李慶宣老師認為作畫要注重大家之氣,出手要大氣磅礴。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並不是想“大氣”就能“大氣”起來的事,全憑畫家內心的修養、性格和發自內心的表現。如古人金冬心寫字、鄭板橋畫竹一樣,他們雖然當時的評價很好,但畫出的作品卻顯得有些小氣。自古畫松者眾多,絕大多數都用寫實的手法去畫。不同之處是在樹身上,有圈多圈少之分,圈大圈小之別;從線條上有線粗線細之法;總體來說,在形式上沒有多大變化。仍屬寫實。他畫松,與歷代畫松之法,有著明顯的不同,以寫意變形的手法畫松樹樹幹,用濃淡、稀少的大圈,有滋,再加重墨打大點、分身、分枝法;畫松枝,用雙勾與單線混合行筆,整個構圖上下交錯,左右穿插;以龍騰蟠曲之勢,借藤盤根之美,野味十足,再加上八方用筆之法,筆筆蒼勁奇崛、設色淡雅,從而使整個畫松的枸圖與歷代有著顯著的不同,形成了一種特殊少見的風格。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作為徐悲鴻大師的二代弟子,他有個夢想就是希望建立一個“徐悲鴻書畫研究院”文化交流會館,深入挖掘徐悲鴻的藝術思想和藝術理論,透過這個平臺結善緣、廣納賢才、廣交文友,為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做出貢獻。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想開辦一所繪畫學校,不為利益,只是想讓更多的有夢想、有理想的進取者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讓更多愛好畫畫的人得到一個展示和學習的平臺。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有志不在年高”,“老驥伏櫪志在幹裡”,“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李老師的第三個夢想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繪畫所得開辦一所敬老院,讓更多的老齡人群得到安定的棲身之所,讓更多的老年人都開開心心,度過一個充實、幸福、美好的晚年。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李慶宣老師的作品曾榮獲中國名人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國際美術精作博覽”、文聯主辦的全國大展“中國書畫作品精選”,入典入冊中國美協主辦的“世界華人大展”、“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等,部分作品被中國大陸以及港臺和新加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收藏。

華夏書畫藝術人物 | 大寫意畫家李慶宣

李慶宣老師現擔任徐悲鴻書畫研究院院長、黃賓虹花鳥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名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當代美術書畫委員會副主席、央視網CCTV區域博覽頻道書畫名家聯盟副主席職務以及擔任中國毛體書協會藝術顧問,是時代中國畫院副院長、院士。他的國畫作品,就是一個以丹青為生命,以國畫風格演繹命運旋律的白髮老人對前輩大師的繼承和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