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前言:

2021年8月26日,北大學子吳謝宇因犯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數罪併罰,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他在庭上以“幫母親擺脫痛苦”為理由替自己辯護,企圖減輕罪行。

而他當時決定“弒母”的那一刻,就決定他所有的罪行都不足以讓人原諒。

死刑就是死刑,任何的藉口都不能成為他剝奪別人生命的理由。

本文不存在幫吳謝宇洗白,也不是替殺人犯共情,法律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我只是想透過吳謝宇這個案例,寫寫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帶給我們的反思,以及我們普通人能夠從中汲取的教訓是什麼。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吳謝宇被抓之後,他的高中同學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去吳謝宇的家裡玩,吳謝宇的媽媽就問他成績怎麼樣,他說不太好,然後吳謝宇的媽媽扭頭就走了。

後來他去上廁所的時候,就聽到吳謝宇的媽媽對吳謝宇說,少跟這樣的同學來往,沒什麼好處。

他聽到吳謝宇媽媽說這樣話之後,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再也沒有去他家玩過。

再之後,他和吳謝宇一起玩,他媽媽晚上會打4—5個電話過來,一直叫他回去。

而且她還會跟他們班主任打小報告,說他們聚在一起玩遊戲,影響吳謝宇學習,導致他總是被班主任批評。

後來他再也沒有和吳謝宇來往過了,當他看到吳謝宇出事之後,覺得很惋惜。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吳謝宇的媽媽是一名老師,原則性很強,道德潔癖感很高,對成績極其看重。

從小到大她對吳謝宇的要求很高,而吳謝宇在少年時,父親就去世,於是母子二人相依,就更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母親對他的影響和控制尤為過甚。

在庭審的時候,吳謝宇說: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能把考試考好,是我對我爸我媽的唯一意義。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我看過吳謝宇的整個庭審,在整個庭審中,吳謝宇只情緒激動哭過一次,那是他父親死之前發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父親帶著他去參加英語培訓班,那一年中考,吳謝宇考了整個福州市的第二名,他的父親非常為他自豪,他對老師說:我兒子考了福州第二名,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了。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可是半年過後,他的父親去世,吳謝宇哭著說:我爸去世之後,我期末考試還考了第一名,可是沒用了,考多少個第一名都沒有用了…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不知道你看到這裡是怎麼樣的感受,我看完吳謝宇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深深的窒息。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是感情的關係,不是愛與被愛的關係,而是赤裸裸的成績關係,甚至吳謝宇說這是自己“唯一存在的意義”,這樣的關係無疑是畸形的。

父親的離世,是吳謝宇一生的遺憾,他覺得自己虧欠父親,可是覺得自己能夠用來償還父親的,還是考試成績。

這真的是一種悲哀。

不止是吳謝宇父母是這樣,吳謝宇的親戚也是這樣的價值觀。

吳謝宇逃跑之前,他還說謊自己出國留學,詐騙了親戚144萬餘元用於揮霍,當辯護人問他,你怎麼償還親戚的時候,吳謝宇說:

我沒有任何時間浪費,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學習……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你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詫異?

欠錢還錢天經地義,是不是?可是吳謝宇依然覺得自己成績好,不斷學習,就能讓親戚諒解他了…

這是對“成績好”驕縱之後的結果。

甚至在吳謝宇被判死刑之後,他的許多親戚都支援他上訴,希望法院寬大處理,而他的姑父還說,家裡會永遠為吳謝宇留一個房間,歡迎他隨時回來。

因為他們覺得吳謝宇成績好,考上北大不容易,還這麼年輕,太可惜了。

你看,吳謝宇都犯下如此滔天大禍,可是他的親戚還能去原諒他。

吳謝宇從小到大就是學霸,他是父母的驕傲,甚至是家族的驕傲。

在他這一路上聽過太多的掌聲和鼓勵,他覺得自己成績好就可以任性,就可以犯錯,內心膨脹,被嬌寵之後就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種“唯成績至上”的畸形價值觀,很容易導致孩子是非不分,三觀不正,沒有共情能力,從而養出高智商低情商,道德敗壞的人渣。

再想想我們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價值觀,總是偏袒成績好的學生。

為什麼明明是他沒理,你還護著他?因為他成績好!

為什麼明明是他做錯了,你還站他那邊?因為他成績好!

可是在這樣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以成績好壞為唯一價值觀導向之下,教育出來的往往是惡魔。

還記得電影《少年的你》中那個大反派魏萊嗎?

她就是典型的高智商低道德的惡魔,在老師家長面前是一套,背地裡又是一套。

她把自己的同班同學胡小碟逼到跳樓身亡,自己全身而退,再到後來拉幫結派,不斷唆使自己的同伴做壞事,讓她們頂鍋。

因為她知道沒人會懷疑她,她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要懷疑也是懷疑成績不好的壞孩子。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正因為老師和家長的嬌慣,才會導致她繼續有恃無恐地作惡,從而導致更多的禍事產生。

這不是電影,而是現實生活中一直都在上演的真實故事。

在“唯成績論”的價值觀之下,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人渣和惡魔。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說完了“唯成績論”很容易教育出來惡魔,我們再說說反噬的問題。

繼續回到吳謝宇這個案件本身。

吳謝宇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母親?

在庭審中,吳謝宇替自己辯解說,他是在“幫母親擺脫痛苦”,自己也準備結束生命。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這是在撒謊,無非就是在替自己辯解,祈求減輕法律的刑罰。

如果他真的是“幫母親擺脫痛苦”,那自己作案之後為什麼逃?為什麼要借親戚的錢去揮霍?為什麼買大量的彩票?為什麼談女朋友,甚至還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所以,這就是徹徹底底的謊言。

吳謝宇為什麼要殺害母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兩個細節。

據《新京報》報道,吳謝宇幾乎每天都會跟母親打很長的電話,每天聊學了什麼,上課講了什麼,哪些學生有意思,即使心情不好的時候,吳謝宇也會把室友們講的冷笑話記錄下來,講給自己的母親。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你想想,即使讀大學了,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了,還要向母親彙報每一天的事情,把這當成一項作業。

這到底是怎樣的母子關係?

在庭審中,法官問吳謝宇為什麼會知道母親銀行卡的密碼?

吳謝宇回答說,我知道她一定會用我的生日作為密碼,每次她去銀行辦事的時候,我都會乖乖地在外面等她,不偷看她輸密碼。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他用了三個字——“乖乖地”,但是這樣的詞語卻十分別扭。

他不是小孩,而是一個大人了,可他為什麼依然要說自己是“乖乖地”在外面等母親?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他與母親的關係,和正常的母子關係不一樣。

我們再回到那個問題:吳謝宇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母親?

因為他恨母親,內心想反抗母親。

心理諮詢師六日說,吳謝宇從小到大都是很乖很懂事,成績優異,聽母親的話,沒有經歷過青春叛逆,而這些東西都會積壓在那裡,此後的人生會加倍瘋狂,用放縱去彌補。

他弒母的本質原因,是因為恨母,他想殺掉母親重新活一次。

在弒母之前,吳謝宇是怎麼樣的人?

所有人都評價他是陽光開朗,自律積極,愛健身,愛學習,常年拿獎學金,為人熱情,與人友善,似乎他是一個零瑕疵的完美人物,也是他媽媽讓他活成的樣子。

而他弒母之後,變成了什麼樣的人?

吃喝嫖賭,詐騙到親戚的錢之後,就去找小姐,一次幾千到一萬多不等,他還和小姐同居,在酒吧當男公關,做了各種陰暗的事情,活成了一個人渣,他媽媽最討厭的樣子。

吳謝宇是有選擇的,他北大學歷,有著高智商,他常年健身,體格很好,做什麼都比做這些事情強,那他為什麼還要去做這些?

心理諮詢師六日說,

吳謝宇弒母之後,活成了母親最討厭的樣子,這是他對母親的反抗。

他是徹底背叛了他母親給他的標準和給他的教育,讓他媽媽蒙羞。就算他媽媽死了,他還在努力地反抗著他媽媽。

庭審現場有一個細節,吳謝宇殺害自己母親的時候,是從背後拿著啞鈴棒敲打過去的,也就是說,他不敢正面攻擊自己的母親,只要母親看著他,他就不敢做壞事。

而且,他殺害自己母親之後,一直不敢看母親的眼睛,警方到他家的時候,發現吳謝宇是拿著一個鍋蓋蓋住了母親的頭。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我們可以想想,吳謝宇懼怕母親到了何種地步。

透過整個案件我們可以抽絲剝繭地發現,吳謝宇就是一個有著高智商,高學歷,但是心裡變態、性格畸形的惡魔。

對,吳謝宇確實是很優秀,成績很好,但是這種成績好是“變態的”,已經“走火入魔”。

他是在母親對他的高標準,嚴要求之下變得“成績好”,是父權和母權的逼迫之下變得“成績好”,他是帶著仇恨,帶著很多危險的成分讓自己變得“成績好”。

而一旦遭到反噬,就會帶來很可怕的結果。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前段時間,我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朋友對我說,她最近在心理輔導一個985高校的孩子,這個孩子成績極好,但是心理很畸形。

他在被放鬆治療的時候,對我的朋友說,他內心一直都想殺死一個人,內心一直在剋制和壓抑,他已經等了很多年了。

這樣刻入骨髓的恨意,讓我的朋友感到背脊發涼。

在中國家長眼中,覺得孩子“學習認真”、“成績優秀”、“能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就是“優秀的人”,但這樣“成績好但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我情願不要他們成績優秀。

就像藥家鑫的父

母,在孩子殺死別人的時候,他後悔自己對兒子過於嚴厲和高要求。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她採訪過馬加爵、藥家鑫等多名犯罪的“高材生”,研究過他們成長的經歷,她在談及“高材生犯罪”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源時說:

“我們發現,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他們大部分的成長時間,都是在學習。怎麼學呢?面對的是書桌,面對的是電腦。

他們沒有自由的選擇,也就沒有犯錯的機會。

沒有玩耍的時間,也就沒有機會跟人發生衝突,沒有衝突,也就沒有做錯事而被處罰的經歷。

越是優秀的孩子,就越容易缺失這一經歷,而最後的結果是可怕的。”

這個現象,值得我們整個社會去反思。

是,孩子的成績是很重要,我也會盡全力去鼓勵我的孩子認真學習,刻苦努力,為將來贏得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孩子心理健康的情況下。

一個成績優秀但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一個成績不好但心理健康的孩子,我情願選擇後者。

所以,這也是國家為什麼大力普及雙減政策的原因。

在越來越卷,越來越畸形的教育方式下,病態的孩子越來越多,心理有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最後,我再強調一遍,本文並不是替吳謝宇辯駁,沒必要替殺人犯共情,也不是指責吳謝宇的父母,逝者已矣,任何指責都是沒有意義。

本文僅僅談論這個案件帶給我們的反思和對普通人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希望人間不再發生吳謝宇這樣的悲劇,希望我們所有的孩子都能活在快樂的童年之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