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王威廉《野未來》:在現實與科幻間的探索

文學評論|王威廉《野未來》:在現實與科幻間的探索

作者:苟文彬

《野未來》是王威廉用文字在消費社會與科幻之間構築起來的小說集。這是王威廉作為80後代表作家致力於先鋒實驗探索的一次檢閱,不僅展現了其“極佳的小說意識和卓爾不群的敘事本領”(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希),更標示著其在當代文學的變革與創新中探索新文字創作的成功。

帶有哲學辯證思維的集子及每篇文章的標題都值得研究。小說集以其中一篇小說《野未來》作為總題。對於未來,只要沒有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天災人禍,發展始終是向前的,未來只有更先進的科技、文化和文明,怎麼用一個“野”字作字首呢?這正是作家構思的巧妙之處,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在“未來已來”的時代,未來之科學發展不可逆轉,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在未來科技中,不適應者只能野蠻生長,甚至被社會淘汰,被未來拋棄。

在《不見你目光》裡,我們看到假人、影子和真人在現代科技的符號條碼(照相機、攝像頭)間轉換,愛情在模擬的擬像面前,顯得不堪一擊,現實生活中的戀人就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視而不見,這種藉助現代科技“窺視”帶來快感的婚姻,還有什麼真情實感?而在《地圖裡的祖父》《草原藍鯨》裡,我們看到了血脈裡的親情,前者藉助地圖定位到祖父出現的畫面,來表達我對祖父的懷念,其實作家筆下依託著另一種孤獨的鄉愁,甚至對空巢老人的擔憂。透過尚在人世的三爺和堂弟,不禁讓讀者反思,我們要關愛每一個活在當下的親人,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而不是藉助定位系統、透過攝像頭“觀察”他們的生活,不要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事;後者以南沙城市程序發展為依託,一位母親從城市石屎森林進入幻境,穿越看到120歲的兒子,在外公與兒子之間切換“生死對話”。但你不覺得很奇怪嗎?南沙地處嶺南,就在南海邊,怎麼會有草原?藍鯨應該生活在海里,又怎麼會出現在草原?

不走尋常路的文學構思,讓讀者看到小說創作的多種可能性。經常聽到身邊的設計大師講“設計的標新立異,不在於你比別人跑得有多快,只在快半步而已”。這並不難理解,設計終歸是要市場化的,太快了人們一時半會接受不了,太慢了跟不上節奏也不行。“快半步”就不一樣了,既讓你有時間跟過去作別,又讓你跟未來握手。文學也一樣,有市場(暢銷)而且有大市場的文學作品,才是受讀者歡迎的作品,也才是接地氣的好作品。

關於《野未來》中的監控器、人臉識別、地圖定位、奈米機器人注射液、無人駕駛技術、整形手術等,都以科技手段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作家筆下這種超真實的世界裡,似乎已經沒有真假善惡之分。作家試圖用文學構思的擬象來證明“真實”,這種“真實”又給讀者帶來更大的擬象,於是有了更廣闊的閱讀想象空間。

《野未來》的“野”,野在趙棟身上,這個不喜束縛、野蠻生長的機場保安,其實重疊著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映象,比如城中村裡的出租屋,漂泊異鄉的產業工人,還有城市追夢者,他們心底都有自己淳樸的夢想,而這夢想不管是在城市邊緣遊離,還是在社會大潮中隨波逐流,他們都不曾放棄。一方面展示著這類人在各種複雜的生活環境裡堅強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又表達出他們積極主動地與先前的東西決裂去追求新的世界,作家以後現代主義的文學擬像,展現了一種新的寫作探索,或許這是《野未來》的另一種“野”。

《野未來》與王威廉的其他作品不一樣,在於其藉助現代科技穿越,完成現實與科幻之間的時空轉換,但又不得不讓我們沉思,現代科技給人類帶來的便利性,緊迫感,焦慮感,懷舊感。不管是無人駕駛技術、GPS定位,還是矽膠女人,抑或是意識晶片和奈米機器人注射液,都有相當大的現實消費市場。這些應用,有的搶奪了人類的勞動力市場,一部分人因此而失業;有的替代女人,成為男人解決生理需求甚至情感依賴的工具;有的做了人無法做到的事情,幫助人類解決問題,實現人類更健康、更長壽的夢想。作家筆下的人物有的彷徨,有的興奮,有的投入,有的逃避,但無一例外都被捲入到現代科技打造的社會大潮裡,而他們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身邊人的命運。

王威廉的《野未來》跟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不一樣。在現代科技產業化的時代,他從消費社會的角度,來演繹科幻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沒有一定的社會經歷和閱歷沉澱,是無法在現實生活與科幻之間轉換自如的。我們知道,近20年來,全球化發展使人類社會、世界經濟、文化教科等經歷著一個個斷裂或新的發展階段,把每一個人都快速地推進到後現代時代,“可以而且必須超越現代的情緒”讓人們有些驚慌失措,無所適從。那麼,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怎樣認識這20年,取決於寫作者對這20年的認知,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寫作,就是在寫人生的一種境界。王威廉自2018年起,從現代科技發展對消費社會產生的影響落筆,創作底氣來自他對這20年的認識,所以我們既像是在讀現代那般身臨其境,又讓讀者在文學擬像中去探尋科學的未來,去幻想自己未來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走心的文學作品,更容易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所謂文學即人學,作家站在嶺南文學高地,以文學先鋒之筆,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現實,既讓我們保持著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也讓我們更加如魚得水地生存在這個星球。作家展現的人生百態、時代變遷、未來暢想,既有現場感,又描述著理想的人類生活遠景,這樣的創作,無疑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學創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