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終選定的接班人為何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者皇十四子

關於雍正皇帝的合法繼承權問題,至今為止一直是爭論的一大焦點之一,隨著歷史學家的不斷驗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雍正繼位是沒有瑕疵的,那些所謂的篡位推斷,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

今天咱們先拋開別的問題,就康熙為何選中雍正作為接班人這個問題,來深入剖析一下,看看雍正上位是不是實至名歸。

在經歷兩度廢太子、大阿哥胤褆謀害太子和老八胤禩結黨營私等一系列爭儲風波過後,已是花甲之年的康熙被折騰的是心力交瘁,作為一個開明的君主,他心裡很清楚儲君人選的重要性,然而隨著諸多事端的爆發,他開始在眾多皇子間遊離、比較,心中確定了人選後,他必須在最後時刻公佈答案,這樣才能降低手足相殘的機率。

康熙一生有過不少光輝時刻,他也不想因立儲問題在執政生涯中畫上一個汙點,對著滿朝文武,康熙明確的表過態,他選中的接班人一定要讓文武百官心悅誠服,要扛得起大清江山之重任。

康熙皇帝最終選定的接班人為何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者皇十四子

那這麼多皇子當中,有誰符合康熙的要求呢?康熙一生子嗣眾多,他很重視皇子們的教育和培養,所以他的兒子們大多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正因如此,才有了精彩絕倫的九子奪嫡之戰。

可即便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相繼倒臺,被排除在了立儲候選名單之外,這優秀的皇子依舊還有不少,比如老三胤祉、老四胤禛和老五胤祺、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四胤禎等等。

筆者說到的這些皇子中,皇五子無心皇位,他在放棄權力的同時,也規避了風險,而老九和老十都是八爺黨的人,能力都相對欠缺,難以撐起大業,所以基本與皇位無緣,不過老九老十雖然當不上皇帝,卻懂得抱大腿,企圖以這種撈取資本的方式,獲得繼續活躍政壇的機會。

那排除了這麼多皇子,剩餘的基本就是爭奪儲君之位的最有力競爭者了,他們分別是皇三子、四子和十四子。

三個人都分別具有哪些優勢呢?先說皇三子胤祉,他學問出眾,堪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為此胤祉不止一次受到過父皇的褒獎,所以在爭儲方面他也有些躍躍欲試,然而縱觀皇三子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其實比較平常,打個比方,康熙三十七年,胤祉成為了首批受封郡王爵位的皇子,算得上比較搶眼,但這位老兄不懂低調,因為次年敏妃去世而在百日內剃頭,犯了忌諱,遭到降爵貝勒的處分。

還有一件事更為嚴重,有一個叫孟光祖的人,打著是胤祉門人的旗號在偏遠行省四處招搖撞騙,不少地方官員都上了當,連年羹堯都牽扯其中,儘管胤祉解釋說自己不知情,但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在他老子心裡會不會有兒子暗中聯絡黨羽的想法呢?即便康熙相信胤祉不會結黨營私,卻也反映了一個問題,這胤祉對於政治的敏感度實在是太低了,幾乎很不注重小節,康熙又是否放心把皇位傳給他呢?

再來說說十四子胤禎,他之所以被康熙看重,主要還是因為他過人的軍事能力,大家都知道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大清歷代皇帝都很重視文治武功,尤其是清初,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再度發生戰亂,此時的康熙已過花甲之年,再讓他御駕親征也不現實,所以對於這次的平叛,他異常的重視,老父親既然打不動了,自然是兒子上。

看到有建功立業的機會,皇子們都坐不住了,紛紛要求參戰,連一向武功不咋地的胤禛都站了出來,甚至被囚禁的廢太子也想透過這個機會獲得掛帥的機會,當然了,這很不現實。

挑來挑去,康熙最終讓十四子胤禎出任撫遠大將軍王,此時的胤禎剛過而立之年,不僅年輕力壯還很適應西北惡劣的生活環境,他的武藝在眾阿哥當中也是出類拔萃的,顯然,胤禎的各方面都很符合康熙的要求。

康熙皇帝最終選定的接班人為何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者皇十四子

此次替父出征,胤禎認為是父皇對自己的考驗,他想的是隻要在軍事上取得成績,為大清立下蓋世功勳,自然皇位唾手可得。

然而康熙真有他想的這麼簡單嗎?皇位繼承人絕不可能只是一介武夫,以胤禎的實力,其實完全可以自立山頭,他偏偏和康熙討厭的八爺黨走得很近,剛開始胤禎帶兵出征確實有一些驕人的戰績,可當戰爭進行到下一步時,卻陷入了膠著狀態,這方面也顯示了胤禎用人調房方面的不足,無奈下,康熙只能把他召回京城。

此次考驗,讓康熙看到了胤禎很多方面的不足,而且皇位要是讓他繼承,很可能會被八爺黨玩弄於股掌之間,到時有很大機率出現朝綱不穩的問題,康熙不敢冒這個險。

最後就輪到咱們的四爺胤禛了,四爺性格上有三大優點,他善於學習、洞察人心和揚長避短,年輕時的胤禛衝動,還喜怒不定,後來他發現自身性格的缺陷後,便寫下了四個字“喜怒不定”掛於書房上,以鞭策自己改掉身上的臭毛病。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受封親王爵位,得到了父親的認可,他的性格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胤禛很善於揣摩康熙的心思並投其所好,在兩度廢太子時,他以“閒王”姿態迷惑了對手,還博取了各方好感,又能充分的保持距離,避免結黨營私之嫌。

在幾位兄弟都在拉幫結派時,胤禛卻在努力維護著自己的小圈子,讓康熙看在眼裡十分欣慰。

康熙皇帝最終選定的接班人為何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者皇十四子

對於父皇指派的任務,他一絲不苟的完成,又充分展現了雷霆手段,辦起事來絲毫不拖泥帶水,在康熙晚年,胤禛很懂得投其所好,讓老父親享受了一絲天倫之樂,這一切他把握的恰到好處。

胤禛很清楚,要做好一個皇帝,首要的任務就是治國安邦,所以文韜註定要重於武略,在十四皇子出征西北時,胤禛開始撈取政治資本,他把握機會,不斷在政治方面展現自己,在政績上做出了不小的成果。

因此,雖然胤禛亦非完人,但從他一步步成長的歷程看來,這位四皇子無疑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閱人無數的康熙,看到了四子的進步,所以最終下定了決心,令其繼承自己的皇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