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暮春之際,草長鶯飛,大觀園裡年輕的女孩子們也感受著自然,享受著春光。史湘雲看著柳絮飛舞之後,填了一首《如夢令》,於是大家各自預備了幾樣水果點心之類,請來眾姐妹過來填詞。

眾人都填完了幾首詞之後,偶然發現外面掉下來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子上了。於是,眾姐妹們填完詞又換了一個休閒方式,改放風箏了。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接著,大觀園裡各式各樣漂亮的大風箏都一齊閃亮登場了。

最開始是林黛玉說要拿風箏,先是拿來了一個美人風箏,這隻美人風箏應該就是黛玉的。

寶琴說,這個風箏不太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釵就叫翠墨去拿她們的風箏。

寶玉也來了興致,也要拿自己的風箏來放,丫頭們拿來了一個美人風箏。寶琴也讓丫頭把自己的一個大紅蝙蝠風箏拿來了,寶釵也拿了一個風箏,是一連七個大雁的圖案。一時大觀園裡熱熱鬧鬧地放起風箏來了。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從大家的風箏圖案和樣式來看,除了蝴蝶、鳳凰、蝙蝠、大雁、大魚、大螃蟹等禽、獸、蟲、魚圖案的風箏外,清代已經發展出人物風箏了。寶玉和黛玉的風箏就都是美人圖案。

此外,還有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的風箏,這個風箏不一樣,在空中如同鐘鳴一般,是有聲音的。這種用吉祥圖案或吉祥文字做成特殊樣式的風箏,自然是被賦予了更多消災免難的涵義,也寄託了放風箏的人對於幸福平安、長壽喜慶的美好願望。

而且,這個像門扇一樣大的喜字帶響鞭的風箏,製作工藝可能和其他風箏有所不同。

這種風箏的製作技藝,相傳是從五代時期開始,將紙鳶加上哨子,這樣放飛到空中之後,它鳴叫的聲音就像古箏發出的聲音一樣,因此,才被稱作風箏。據記載:“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在古代,不能發出聲音的風箏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才叫“風箏”,只是現在統稱為風箏。

這個從別人家飛來的喜字帶響鞭的風箏,在空中能發出鐘鳴一樣的聲音,有可能就是在響鞭上加了哨子。唐代詩人高駢在《風箏》一詩中就曾寫過:“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說的應該就是這種能夠發出聲音的風箏了。

其中,寶琴的風箏是一個大紅色的蝙蝠風箏。蝙蝠是一種長得不那麼可愛的動物,一般女孩子見了估計不僅不喜歡,反而還會討厭和害怕。

但在古代,蝙蝠因為諧音“遍福”、“遍富”,因此,成為象徵福氣的一種吉祥圖案,在一些諸如杯盤茶盞等日常生活用具中,蝙蝠也是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圖案。而寶玉的另一個大魚風箏,寓意“年年有餘”、“喜慶有魚”,因此以魚作為風箏的圖案,也是極為廣泛的。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至於探春的風箏,也就是那個軟翅子大鳳凰,這是風箏的種類之一。風箏的種類一般分為硬翅和軟翅兩種。其中,硬翅的風箏翅膀堅硬,受風力大,飛得高;軟翅風箏比較柔軟,飛不高,但是飛得遠。

大觀園裡的這些風箏,從製作工藝來說,應該都是相當精湛的,不是一般的普通風箏。據瞭解,到了明清時期,已經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候的風箏,無論是從大小來說,還是從樣式、扎制技術來說,都取得了超前的進步。

而風箏的起源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原料,製成了可以在空中飛行的“木鳶”,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鴻書》上也曾記載魯班製作過過木鳶,用來作為戰爭時通訊和偵探的重要工具,必要時,木鳶還可以帶上火藥,作為戰爭進攻的武器。

木鳶可能就是風箏最早時期的雛形。只是後來到了唐代,社會秩序漸漸穩定,經濟文化全面發展,於是節日期間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也逐漸興起並盛行,放風箏也就從軍事應用轉向為娛樂性的活動了。清代的吳友如寫的《題畫詩》中曾說:“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雲有路通。”描述的就是放風箏的情形了。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在《紅樓夢》原文裡是這樣描寫這次放風箏的:小丫頭們一聽說要放風箏,巴不得七手八腳的都來幫忙,有的搬高凳子去了,有的拔籰子去了,還有捆剪子股的。“籰”字,讀音為“月”,籰子是一種纏繞絲、線的工具。在清代唐訓方的《里語徵實》卷中就曾記載:“收絲器曰篗子。”

可寶玉的風箏不一般,原文說是一個丫頭同另外幾個丫頭扛了一個美人風箏和籰子來。一隻風箏就得好幾個小丫頭來扛過來。這個風箏可真夠大了。

可見,像賈府這樣的人家,玩的風箏都非常精緻。單單靠一個人,估計沒法把風箏放飛,大約得一人站在高高的凳子上,雙手往上舉起風箏,另外幾人在下面拿著籰子抓著線,風箏才可能被順利放飛。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當然,按照賈府的規矩,放風箏不是這些小姐們親自放,而是她們看著丫頭放。像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等千金小姐,規矩自然是很多的,行、住、坐、臥都有很多講究,跑跳、快走都是不雅觀的行為。所以,像放風箏這種需要快走或者奔跑的娛樂活動,自然都交給丫鬟們了。

不過,明清時期,中國的風箏發展得最為鼎盛,除了自己放風箏之外,還流行將風箏贈送給親友,並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比如寶玉就有一個大魚的風箏,是賴大家的送的,他的美人風箏,是林之孝家的送的。

在《紅樓夢》裡,大家一致認為放風箏是放晦氣。

比如紫鵑要去撿那個大蝴蝶風箏的時候,探春說:“你們自己也有風箏,現在又去撿別人的,也不怕忌諱。”黛玉接著說:“是的呢。也不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把我們的也拿出來,我們也放晦氣。”當寶玉說自己的風箏還沒放就被晴雯放走了之後,探春也是笑著說:“反正也是給你放晦氣呀。”

原來,從宋代開始,人們就把風箏當成是一項鍛鍊身體的運動,很多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把風箏放得又高又遠,然後把線剪斷,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讓飛走的風箏帶走一年所積的黴運和晦氣。所以,探春和黛玉等人,才願意一起來放風箏、放晦氣。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寶玉的美人風箏起先放不上去,急的寶玉說是丫頭們不會放。他親自去放了半天,也放不上去,風箏只飛到房屋那麼高就掉下來了。眾人都覺得好笑。把個寶二爺急的滿頭汗,恨不得跺腳把風箏踩爛了。

這是林黛玉說:“那是頂線不好,你拿出去叫人另外打個頂線就好了。”讀完這話,不由得慨嘆,學霸就是學霸啊,不光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連放風箏這種娛樂活動,都能看出端倪找出癥結,這林妹妹身子骨不大好使,可那頭腦簡直就是相當好使啊!

等風箏都飛上天,風力也足夠大的時候,就該要把風箏真正地放出去了。那時候的放風箏,是指當風箏都放到天上上去了之後,就得剪下風箏線了。這才叫做“放”風箏。正如大嫂子李紈對黛玉說的:

“放風箏圖的就是這個快樂,所以又說是放晦氣。你更應該多放一些,把你這病根都帶去了就好了。”

於是,黛玉的丫鬟紫鵑把籰子根下的線全部剪斷,黛玉的風箏飄飄搖搖地就飛走了,紫鵑笑著說:“風箏這一飛,把姑娘的病根都帶去了”。誰知寶玉突然有感而發:“也不知道這風箏會落到哪裡去,要是落在荒郊野外沒人的地方,我替他寂寞。不如把我這個風箏也放走,叫他們兩個一起作伴吧!”說完也把自己的風箏剪斷了。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寶黛二人,情思纏綿,系在那兩隻無根風箏線上,飄飄搖搖,隨著東風遠走高飛。那兩隻斷了線的飛遠的風箏,這就註定了二人的感情最後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寶玉的風箏飛不上去,林黛玉能看出問題的所在;黛玉的風箏放走了,寶玉也趕忙剪下了自己的風箏線,要讓自己的那隻風箏追隨黛玉的風箏而去。

大觀園裡最美的那場風箏放飛季,放走的是晦氣,也可以看出,寶玉無論生死順逆,還是貧富貴賤,都會永遠追隨林黛玉,正如他那隻飄飄搖搖的風箏,即便飛走,也要和黛玉的那隻風箏,永遠相伴、守望。

大觀園最美的風箏放飛季,仰望寶玉和黛玉的兩隻風箏遠走高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