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另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

談起孔明,可謂是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幾乎是一個專屬稱號,代表了諸葛亮——一個俠義與智慧化身的英雄豪傑。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諸葛孔明之前,還有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需要說明的是,古人的名和字都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因為諸葛亮的名字叫“亮”,所以取字“孔明”,亮和孔明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再比如岳飛名為“飛”,所以取字為“鵬舉”!

三國另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

網路上有一個有趣的問題,說:曹操老師是喬玄,諸葛亮老師是司馬徽,劉備老師是盧植,那麼司馬懿老師又是誰呢?其實,司馬懿的老師叫胡昭,所謂昭就是光明的意思,故而取字“孔明”,因此司馬懿老師是孔明!作為三國第一孔明(胡昭比諸葛亮大了20歲,活得比諸葛亮還長了近20歲),雖然後世胡昭名聲不顯,但在當時胡昭卻是一個牛人。《三國志· 魏書十一》中有二件事,足以說明胡昭的影響力。(1)急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辭袁紹之命,遁還鄉里。太祖(曹操)為司空丞相,頻加禮闢。(2)昭善史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並有名,尺牘之跡,動見模楷焉。袁紹曹操具是一時豪傑,卻先後都看上了胡昭,可見此孔明是一個大才。胡昭具體有什麼才能,史書記載的較少,但胡昭隸書寫的特別好,以至於“動見模楷”人人拿來模仿。清朝史學家多認為:所謂“善史書”者,就是善於書寫漢代通行的隸書,而不是精通曆史。

三國另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

然而,胡孔明卻特有性格,面對袁紹的召請,卻推辭之後遁還鄉里,面對曹操的召請,胡昭還是拒絕。總之,面對兩個揮金如土財大氣粗的大老闆,胡昭是一概拒絕。昭往應命,既至,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歸誠求去。太祖(曹操)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昭乃轉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閭里敬而愛之。胡昭雖然見了曹操,但卻對曹操說,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書生,對軍國大事也不懂,所以懇請讓我回家去吧。曹操也無奈,只能讓他回家。回鄉之後,這個孔明先生是“躬耕於陸渾”,諸葛孔明是“躬耕於南陽”,當時牛人都喜歡“躬耕”。不過,和諸葛孔明不一樣的是,這個孔明先生還兼職做了一把老師,所以周圍百姓都非常尊敬他。

三國另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

由於胡昭名氣很大,一旦他授課,都能吸引很多人來聽講。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代忍人司馬懿也被吸引了過來。胡昭和司馬懿聊過之後,感覺此人非同一般,日後必有一番成就,所以也算是亦師亦友的交往。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皇甫謐(mi)的《高士傳》中記載,比如“初,晉宣帝為布衣時,與昭有舊”。所謂晉宣帝,就是司馬懿。然而有一天,胡昭山村裡有一個叫“周生”的屌絲年輕人,非常看不爽高帥富的司馬懿,也可能是司馬懿讓周生不爽,所以就糾結一幫人策劃殺掉司馬懿。胡昭獲悉之後,放下手上的一切事情,立馬跋山涉水,不畏艱辛的尋找周生。最後,胡昭找到了周生之後,一番泣血結誠,讓周生倍有面子,最終放棄截殺司馬懿的念頭。《高士傳》中記載:昭聞而步陟險,止(周)生,生不肯,昭泣與結誠,生感其義,乃止。反過來說,沒有胡昭的一番努力,沒有這一無心之舉的救人,如果周生成功殺掉司馬懿,那麼三國曆史就將走向另一個方向。

三國另一個孔明,不動聲色之間,卻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

三國最大的變局是什麼?不是夷陵之戰,也不是諸葛亮的五出祁山,而是三家歸晉!在司馬懿的策劃之下,發動高平陵之變架空曹氏,後來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四人的努力,最終於公元266年篡奪曹魏江山,280年成功一統中國。從歷史大勢來看,胡昭這個“無名之輩”,不像司馬徽、盧植、喬玄那麼有名氣,卻在不動聲色之間,就教匯出了司馬懿,從而埋下了三國最大的變局,改寫了中國歷史!所以,有學者評價,胡昭是三國最牛山村教師,超過司馬徽等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