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那麼孟姜女為什麼能哭倒長城?

孟姜女哭倒長城確有此事,戲曲中哭倒了齊長城、秦長城,史料記載哭倒了杞國城牆。無論是哭倒了城牆還是長城,這都是怪事,一個女人的眼淚,可能哭倒城牆、長城嗎?事實勝於雄辯。

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那麼孟姜女為什麼能哭倒長城?

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戰國初年,齊國貴族的大女兒孟姜女(齊莊公的本家妹妹),嫁給了杞國人杞梁。杞梁在杞國難以維持生計,便帶著媳婦,來到孟姜女孃家齊國臨淄謀生,這裡商業比較發達。

杞梁來到齊國,正遇齊莊公重振霸業的戰爭,杞梁主動地參與了這場戰爭。杞梁在戰鬥中屢立戰功,不幸在戰場上犧牲。齊莊公準備把杞梁安葬在臨淄郊外,自己前去弔喪。

孟姜女聞知此事,阻止了齊莊公,提出來把杞梁遺體運回杞國安葬。孟姜女把丈夫杞梁的遺體運回了杞國。在杞國城北的公墓裡,孟姜女撫棺大哭,停棺三日,哭了三天,誰也沒想到,此時此刻,杞國城北城牆轟然坍塌了。這是孟姜女哭倒城牆的真實故事史料記載。

這段感人的故事,被我國古代文人改編成戲曲,在我國南北各地演出,影響很大。從此,孟姜女的愛情故事越演越烈,哭倒城牆的故事,變成了哭倒長城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由杞國改成了齊國、後來又變成了秦朝秦始皇修長城。無論這段愛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如何變化,哭倒了城牆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一個弱女子是如何哭倒城牆的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那麼孟姜女為什麼能哭倒長城?

炁場

一是“炁場”的感應作用。

“炁場”,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掛在嘴上的“氣場”之說。其實,用“氣”字來表述是不準確的。“炁”字含義,是指一種形而上的神秘力量,它不同於“氣”字。“氣”字本義是腸胃氣體。引申義為人體原始氣態,然後再引申為呼吸、動怒等。“炁”字發音qi,與“氣”字發音相同,人們在使用“氣”字比起“炁”字易懂,因此,現在普遍用“氣”字代替“炁”字,叫了“氣場”。

“炁場”感應是客觀存在的。在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表現狀態。任何物質的存在都是由“炁場”相伴而生,孟姜女哭倒城牆也不例外。

“炁場”分為陰與陽,其性質與強弱,可以隨著事物本身和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個大的“炁場”可以由若干個小“炁場”,按照其特有的方式組合而成,以達到一個動態平衡。相鄰的“炁場”間也是在相互影響,相互間不斷地排斥或彼此同化。所以說,“炁場”可以透過心靈的感應而噴發出來,以反應出人類個體當下的思維與情緒。這是一種用眼睛看不見的東西,但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孟姜女遭受著這麼大的委屈,“炁場”怎麼會沒感應呢?

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那麼孟姜女為什麼能哭倒長城?

二是“天人合一”的效力。

“天人合一”是易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三字經》詮釋:

“三才者,天地人。”

所以,“天人合一”,應該就是“天地人合一”的簡稱。

“天人合一”講明瞭一個道理,“天地人”是相通的,是相互有感覺的。《易傳·繫辭下》明確指出: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人在天地之間,可謂是多麼地重要!孟姜女的遭遇,天地怎麼可能會沒感覺而產生效力呢?

三是哭倒城牆或長城,是“炁場”和“天人合一”的必然結局。

根據史料記載,古代城牆、齊長城都是由泥土夯實而成的。這種情況告訴讀者,很有可能孟姜女哭城牆或長城時,傷心至極,涕淚俱下,再加上天氣陰雨連天,城牆或長城夯實的泥土在大雨中久泡,什麼樣的泥土還泡不散、泡不塌呢?即便是秦朝長城用磚壘的,也不見得在那麼大的暴雨中而不塌陷,更何況暴雨同時會出現地震塌陷呢?這都是可能的。這一切都是孟姜女悲慼遭遇的動人“炁場”達到了極致,“天人合一”的效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才會出現天搖地動的暴雨雷天,地震塌陷的驚駭場面。那麼,孟姜女哭倒城牆、長城就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了。

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歷史久遠,那麼孟姜女為什麼能哭倒長城?

綜上所述,孟姜女之所以能哭倒長城,皆因為她的愛情故事感天動地,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必然會得到“炁場”感應,“天人合一”的效力,果不其然,大自然給了最有力的回答,孟姜女哭倒了長城,最終獲得了丈夫未寒的屍骨。

總而言之,今天談論這個話題,進一步瞭解孟姜女的悲情故事,更加清楚了正義始終在天地人間,這是任何人不可忽視,不能違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