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在距離地球5500萬公里到4億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顆在視覺上呈現暗紅色的行星,它在古代西方被稱為瑪爾斯,在古代中國則被稱為“熒惑”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今天的人類,叫它火星

從1971年至今,人類一共在火星上部署了7輛火星車,這些功能各不相同的人造裝置,向地球世界傳回了大量火星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火星曾經擁有海洋。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2002年,馬斯克創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而殖民的第一步或者說前期工作,便是改造火星。

在馬斯克看來,如果能融化火星兩極地區的巨型冰蓋,那麼火星表面,就將再次被液態水覆蓋,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還能補充火星大氣層,並提供保溫功能。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俄航局執行主任亞歷山大。布洛什科認為,馬斯克的“核彈改造火星”計劃,最少需要一萬枚沙皇氫彈級別的核彈頭。

馬斯克的這個計劃,究竟是不是一句大話還不好說,但從專業的科學角度來看,“用核彈將火星地球化”遠沒有馬斯克說的那麼簡單。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因為氫彈雖然是核聚變,但它是靠原子彈爆炸瞬間的高溫高壓來引爆的,而原子彈具有強放射性,所以氫彈改造後的火星,輻射強度很可能嚴重超標,這樣一來就背離了“開發殖民火星”的初衷。

在今天的天文學家看來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火星之所以會從一顆“擁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變成今天的荒涼星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行星發電機效應”的停滯。

行星發電機效應,指的是行星核心導電流體流動,進而在天體周圍產生磁場,但由於火星的體積僅為地球的15%,所以火星核心的導電流體,在40億年前就因為熱量散發,而停止流動了,火星磁場也是在那時“驟減”的。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失去了磁場的庇護,火星大氣被太陽風剝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蒸發了火星地表的液態水,甚至是滅絕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的“初級生命”

所以說,“火星地球化”的本質,在於重啟火星磁場,而不是馬斯克所說的“核彈改造火星”,畢竟沒有磁場抵禦太陽風的話,再濃厚的大氣層,再充沛的水資源,也還是會在“短時間內”被太陽風全部帶走。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包括馬斯克和NASA在內的各國火星開發計劃,第一步都是在火星上建立封閉基地,然後才徐徐推進,依託火星資源將基地擴大化,甚至是成為火星小鎮,真正的“火星地球化”,要等到火星人類數量足夠多,技術水平足夠先進的時候,才有可能實施。

有關馬斯克和火星的話題,到這裡就結束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個人對於火星未來的一些看法,它可能有點危言聳聽,但回望歷史,這些事卻總是一次次發生。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火星和地球的距離在5500萬公里到4億公里之間,通訊時差在3分鐘到22分鐘左右。

目前的化學動力飛船趕在視窗期發射,也需要半年左右才能抵達火星,因此近未來的火星開發,將一次性投送大批人力物力。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而這些“火星人”的第一個任務,肯定是建造基地並實現自給自足,畢竟火星不是國際空間站,靠地球提供物資和救援,是不現實的。

那麼

當火星上的人類越來越多,自給自足能力越來越強,這些人類中的精英,還會繼續按照,短則3分鐘一次,長則22分鐘一次的地球指令,在火星上進行下一步工作嗎?

馬斯克要用1萬顆氫彈改造火星,這在技術上行得通嗎?

尤其是當火星人類彼此建立家庭,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社會”後,地球指令在火星還會有效力嗎?

屆時地球人類和火星人類之間的關係,是敵還是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