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水滸傳》裡108位好漢,最亮眼的,莫過於古道熱腸、行俠仗義的魯智深。明代評論家金聖嘆說:

“妙哉此公,令人神往,自然是上上人物。”

魯智深的人生,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意瀟灑,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血豪情,正像那句歌詞唱的“風風火火闖九州”。

初讀水滸,不由地感覺魯智深活得太過隨性,又有點“憋屈”。

為什麼?

因為他原本擁有光明的前程,安穩的生活。

卻因為救助一個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變得七零八落。

從衣食無憂、工作體面,到落草為寇、無家可歸、半生漂泊。多麼不值!

再讀水滸,才懂得,看似“多管閒事”的魯智深,才是真正的瀟灑,真正的豁達。

他在別人的故事裡,燃燒著自己的人生。

他對身邊人、陌生人的救助和悲憫,恰恰最大地成全了,自己的人生。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扶危助困,活一份瀟灑

綽號“花和尚”的魯智深,可能是史上最不像和尚的和尚。

他吃肉喝酒,舞刀弄棒,殺人放火。

然而,明代思想家李贄卻說他是: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如此盛讚,正因為魯智深的打打殺殺,恰是為了扶危助困、渡人苦難,正所謂:

“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魯智深的一生,很少真正為了自己。

他的命運,往往因為一時的善念和義舉,捲入別人的命運糾葛,也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命運軌跡。

潘家酒樓上,聽聞金氏父女被惡霸捉弄,命運悽慘。

魯智深見不得他人落淚,看不得弱者被欺。

聽完對方的陳述,他熱血噴湧,立刻拿出自己的積蓄,還向史進借了10兩銀子,安頓這對可憐的父女。

然後,就去找惡霸鎮關西算賬。

弱者越是可憐,惡霸就越顯可惡。

而魯智深的老拳也就越發虎虎生威,打得酣暢淋漓,一解心頭之氣。

結果,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自此,惹下人命官司,從一名地方軍官淪為全城緝捕的罪犯。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逃亡中,途經桃花山,眼看劉太公女兒被強盜逼婚。

魯智深心頭火起,假扮新娘,將強盜一頓猛揍。

後來得知惡人是舊相識,也讓其折箭為誓,斷絕了這門親事。

經過瓦罐寺,眼見幾個老和尚悽悽慘慘、備受欺凌,只因惡人趕走眾僧、霸佔寺廟。

眼裡容不得沙子的魯智深,再次抱打不平,直到把惡霸徹底剷除。

在醜陋和邪惡面前,魯智深絕不允許自己熟視無睹。

嫉惡如仇的他,每一次都挺身而出。

不管對手打不打得過,弱者能不能獲救,也不管自己有沒有得失。

能夠憑一己之力,伸張正義、救人於水火,就是他生命的快意和瀟灑,人生的精彩和價值。

佛家講,行善就是對眾生的佈施。

而這種佈施又分為很多種,可以是財富上的,也可以是勇氣上的,有“財佈施、法佈施、身佈施和無畏佈施。”

而魯智深為了他人而捨身忘我的獻身精神,就是身佈施。

心無塵埃的魯智深,正在無意之中,用生命踐行著。

羅曼羅蘭說:“行善的人最快樂。”

而能“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是難得的瀟灑。

極致的付出,獲得極致的瀟灑。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排憂解難,灑一腔深情

魯智深一生,真正的知己不多。

然而,從萍水相逢到志同道合,他對每一個知己都滿懷深情。

深情,來自珍惜。

而這種珍惜,也來自他銘心刻骨的友誼。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當他在一幫潑皮無賴前,耍的一手好禪杖時,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而初次謀面的林沖,一聲“端的使得好!”的讚頌,更是高手之間真正的惺惺相惜。

英雄識英雄。

從此以後,一個是80萬禁軍教頭,一個是前經略府提轄,旗鼓相當的友誼,讓魯智深快意平生。

於是,當林沖得罪高俅,被刺配滄州。

放心不下的魯智深則不遠千里,一路暗中守護。

果然,在險峻偏僻的野豬林,心懷不軌的兩個公差,準備趁機殺害林沖。

正當他們即將得逞之際,一把禪杖,憑空飛將出來。

生死關頭,魯智深及時出現。

救下林沖,為防止公差繼續圖謀不軌,魯智深堅持護送,直到安全到達目的地。

這是一趟連續20多天的艱辛之旅,他無怨無悔。

這般深情,只因掛念知己安危,只因他“不放心”。

豪放不羈的他變得多愁善感:

“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灑家憂得你苦…灑家放你不下…灑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

他不知道,因為這次義舉,自己也得罪了高俅。

僅存的容身之處大相國寺,又無法滯留。

他的命運之舟,再次掉轉方向,最終漂泊江湖,落草為寇。

命運變幻,只因救人危急。排憂解難,只因內心一腔深情。

而靈魂相似的人,會再次相遇。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當他在潘家酒樓,和史進結識,同樣的豪邁義氣,讓他們相見恨晚。

所以,當他們再次在瓦罐寺附近相遇,更是心有靈犀、同仇敵愾、一起懲治了惡人。

而當史進身陷囹圄,魯智深隻身前去解救。

明明知道勢單力薄、寡不敵眾,然而情況危急,魯智深寧願以命相陪。

他真正做到了司馬遷對俠士的定義:“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

善良的人,最慈悲,最深情。

因為善良,見不得他人受不公、受委屈,見不得他人受苦、受冷遇,更見不得他人命懸一線。

星雲大師說:“凡是大善之人,都能捨。”

即使明知自己無法拯救對方,那麼寧願陪著同時受死。

為了這份情誼,性命都可以捨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魯智深,用生命來詮釋這份情誼。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樂天知命,得一份心安

托爾斯泰說:“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

魯智深正是對生活處處充滿了善意,才不會因種種變故,失去一顆平和的心,失去對生活的情趣。

五臺山上,無奈之下做和尚。

丟了官職,丟了身份的魯智深毫不介意。

而在落髮剃度之時,為了保住自己的絡腮鬍子,萌萌地問了句:

“留下這些兒,還灑家也好。”

自古英雄愛髭鬚。

名利、富貴丟了無所謂,形象上,還想稍微“男子氣”一點。

既然要做和尚,那就既來之則安之,能帥一點更好。

也或是,想對過去的生活,留下一抹親切的紀念。

多麼率性又可愛的魯智深。

他心無雜念,因而心安。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相國寺裡,管理菜園當菜頭。

魯智深和一幫潑皮無賴相處甚歡,意興闌珊時,聽到烏鴉亂叫,潑皮們正要搬梯子上樹拆掉鳥巢,而魯智深索性脫掉外衣。

只見他,一手摟住樹幹,一手把住樹的上半截,腰一挺,那棵樹竟被生生地連根拔起。

這是魯智深生命中又一精彩時刻:倒拔垂楊柳。

這份暢快、豪邁,古今又有幾人?

流離失所,沒有絲毫落魄、沮喪之心,沒有絲毫貧富貴賤之別。

命運安排到哪裡,魯智深就走到哪裡。走到哪裡,就把心安在哪裡。

真是四海之內皆為家,四海之內皆兄弟。

白居易詩言:“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不管命運多麼輾轉流離,心安就是歸宿。

不違背本心,內心就充實而安定;

不懼得失,不圖回報, 內心就從容而寧靜;

以自己的方式利益他人,內心就喜樂而滿足。

然而,好人終有好報。

冥冥中,在別人的故事裡風風火火、誤打誤撞的魯智深,迎來事業上最高光的時刻。

在梁山征討四寇的戰役中,他屢立戰功,後來更是活捉方臘,建立奇功。

這一次的卓越功勳,他大可以加官進爵。

然而,他卻選擇了繼續做和尚。

想當初,單純的他在大相國寺,還夢想著當高階僧人,為將來謀個出路。

歷經世事,他只想做個普通的和尚,就足以安身立命。

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外在的榮華,早已被他看破、看淡,普普通通,才更踏實。

從從容容,只因心安。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六和寺裡,80歲高齡的他,聽到錢塘江潮水洶湧,心頭頓悟。

他拍掌而笑,接著沐浴更衣、焚香而坐,緩緩圓寂。

留下頌語:“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一生行俠仗義、俠骨柔情的魯智深,最終像智真長老說的那樣,慧根深遠,修得正果。

應了長老送他的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在常人眼裡,一個人最大的福報,就是壽終正寢。

一個人最悲哀的結局,就是不得好死。

國學大師曾仕強也說:“人要死得其所,死得其時。”

人生最好的收尾,即走到生命終點時,心安理得、問心無愧。

一生幫助他人,成就他人的魯智深,終究成就了自己。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南北朝的蕭綱說魯智深:“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魯智深雖酒肉一生、漂泊一生,但豁達通透,心已成佛。

所以,他活成了我們大多數人想成為的那個大俠,被眾人所愛。

金聖嘆讀魯智深,深受震撼:

“一片熱血直噴出來,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反思過往,我們又都盡心幫助過多少人呢?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尷尬、坎坷,卻一定得到過幫助和恩情。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所回饋。

魯智深:在別人的故事裡,活成自己的英雄

終其一生,我們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價值,正像北野武所說,過就過,一種滾燙的人生。

然而,若侷限於自我的一時一境,畢竟狹隘。

只要心懷悲憫,即使一貧如洗也能助人、救命。

可以平凡、不成功,不必為此感到窘迫。

但若從沒有幫助別人、奉獻別人,卻難免心有負疚。

《道德經》雲:“為人己愈有,與人己愈多。”

看似幫助別人,實則昇華了自己,精彩了自己的生命。

常懷悲憫,就會活出一份瀟灑,活出一份深情,活出一份心安。

願你我,珍惜當下,善待每一個身邊人,收穫更廣闊的人生。

作者

|

遠山近水,

以方寸間的文字傳播人間故事。

圖片

|

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