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最近,如果要說哪部電視劇被吐槽得最慘,那一定就是劉濤和周渝民主演的《大宋宮詞》。

這部被期待已久的大製作電視劇,一經開播,口碑卻呈現斷崖式下跌。

從兩位主演與角色的違和感,到劇情漏洞,還有節奏跳水等,無一沒有被網友們摁在地上群嘲。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如果這部劇能做到從裡到外的爛,也還好說,至少不會讓觀眾這麼失望。

但問題就出在它過於考究的服化道,還有獨特的攝影風格,形成了李少紅特有的宮廷美學,讓觀眾大飽眼福。

可如此精良的工業製作水平,搭上的卻是有這麼明顯硬傷的演員還有劇情,真是叫人倍感痛心。

讓觀眾看著難受,不看又覺得可惜。

有的人到最後就會像筆者一樣,只好捏著鼻子繼續追。

現在劇情已經更新到二十集,開始幾集暴露出來的問題並沒有減弱,反倒還有些愈演愈烈的趨勢。

另外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又暴露出新的問題。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01澶淵之戰演得就像一出鬧劇

如果李少紅能將花在服化道上的精力,勻一點出來打磨打磨劇本,那麼劇裡的澶淵之戰,則會成為全劇最有亮點的情節。

但很可惜,這場關乎宋遼兩國生死存亡的大戰,卻被導演拍成了過家家一般的鬧劇。

劇裡,澶淵告急。不僅前有大遼幾十萬兵馬的圍困,後面還有反賊王超的二十萬兵力在旁邊虎視眈眈。

為了解決王超這個心腹大患,皇帝連下五道聖旨給曹瑋,讓他想辦法控制住王超,一舉奪過對方的二十萬兵力。

正在曹瑋對著聖旨一籌莫展時,之前面對遼軍還戰戰兢兢地參知政事王欽若,此時就好像被勇氣與智力接連加持,想了一出“鴻門宴”。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利用王超喜歡美酒和美人,給他設局,再群起而攻之。

看到這,我不禁笑了。

若是王超就這智力,還會同李繼和謀反?且不說他明知道李繼和被俘還會不會赴宴,難道他赴宴就只會帶一位副將?

帶的還是對他成見最深的副將?

這編劇能整出這樣的低智劇情,有考慮過觀眾的感受嗎?

不光如此,這齣戲完了後,還整了一場曹瑋對王欽若刮目相看,併為之前拿他下獄的事賠禮道歉。

就問編劇,看到這你尬不尬?強行上演文官和武將的和解。

除了這齣戲,另外就是那出砸冰的戲。

臨到大遼士兵開始進攻了,你才緊急上演一場百姓和士兵齊心協力砸冰的感人場面。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這種為了渲染大戰氛圍,而強行加的戲,真是讓人看得為難。

另外就是最後遼軍撤兵的情節。

大皇子趙吉被綁在雲梯上,梯子下面又是火堆,如果放箭就很容易誤傷皇子。但如果不放箭,遼軍就被以他作為盾牌步步緊逼。

不管作什麼決定,都是讓皇帝坐在火上烤。

這邊皇帝還在痛苦抉擇中,那邊既不是守城將軍,又不是戰事指揮的潘將軍說了一句放箭,然後士兵們就放箭了。

敢問士兵們,你們哪來的膽子?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前一秒遼軍還在步步緊逼,要看澶州就要被攻破,下一秒隨著一聲“放箭”,遼軍就瞬間潰不成軍。

問題這守城計程車兵還是區區兩三萬人,還遼軍卻是幾十萬兵馬,就衝你這放的箭,就立馬落荒而逃?

更別提還有後面……

澶淵之戰,按劇裡的設定是大宋贏了。不僅如此,遼軍還被大宋的兩支軍隊夾擊在中間,腹背受敵情況不容樂觀。

但是到了和談環節,不是大遼割地賠款,反倒還是大宋這邊向大遼納貢十萬銀錢,二十萬布匹。

而在歷史上,真實的澶淵之戰卻是宋軍用弩射殺了遼軍的統領蕭撻凜,以致遼軍士氣受挫。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這時在大宋降將王顯忠的建議下(劇裡在遼營的耶律顯忠,昨天更新的劇集裡,為了讓大皇子逃出去死在遼軍手裡),雙方才止戰和談。

這才有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電視劇把澶淵之戰的過程改了,加了一個遼軍腹背受敵,落荒而逃的局勢。

但最後在結果上卻還要來一個強行尊重歷史,反倒讓勝出的大宋去繳納歲貢,真的是不倫不類。

02:關鍵人物前後矛盾、劇情跳水

而在這場戰役裡,主要的兩個關鍵人物趙恆和蕭太后,在人物呈現上又出現了令人窒息的前後矛盾。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在東京時,寇準為了說服趙恆御駕親征費了不少口舌和精力。後面好不容易說服成功,結果卻接到貴妃懷孕的訊息。

再後面就是遼軍和王超步步緊逼的軍情,這時候的趙恆前一秒還在深思熟慮、舉棋未定的考慮。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返京時,趙恆卻毅然決然的趕赴澶州。

這中間,沒有一絲鋪墊。

到了澶州的趙恆,一改之前的膽小、瞻前顧後,選擇站在城牆上和將士一同禦敵。形象驟然拔升了不少。

但後面回京後,在面對群臣阻擾他接劉娥進宮、讓趙吉牌位放太廟的決定時,趙恆又褪去了在澶州的果敢,繼續拾起了他的軟弱可欺。

而蕭太后,就矛盾得更加明顯。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提出交換質子,換取和平的是她。

但後面把這個和平建議,變成她侵犯大宋的最好掩護也是她。

甚至就連將趙吉作為拿捏趙恆最有力籌碼,綁在雲梯上成為遼軍人形盾牌的更是她。

但就是這樣一個殺伐果斷、陰謀陽謀都無所畏懼的蕭太后,在聽聞趙吉死訊時,卻表現出和康兒死時一樣的神情。

一邊為趙吉的死痛心不已,一邊又感慨兩位質子的身亡並非是他們的氣運不好,而是這無休止的戰爭。

但這戰爭,卻是她一手挑起來的。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編劇給這樣一位雄才大略野心昭昭的人,強行安上“痛恨戰爭”的帽子,真的有考慮過觀眾的感受嗎?

說完了這澶淵之戰,我們再來說節奏。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到趙吉被木易救出來時,鬆了一大口氣。但後面看到他又死在劉娥懷裡時,徹底懵圈了。

在歷史上,劉娥並沒有生下自己的親生骨肉,而是

撫養

了李宸妃的兒子即宋真宗。

編劇莫名其妙給劉娥安排了一個兒子,現在為了所謂尊重歷史,以及後面劇情需要,又莫名其妙把劉娥兒子安排下線。

除了趙吉的身亡,在預告裡,向來崇拜皇帝的潘玉姝居然還想搞刺殺。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且不說嬪妃侍寢,身邊居然還有一根那麼長的針,那針還能用小盒子裝著放在床頭,難道內侍都是死的嗎?

這潘玉姝沒有皇子,孃家又沒有權勢滔天,她刺殺皇帝圖什麼?

這節奏轉變的,就像跳水,快得讓人窒息。

03:用錯了劉濤

李少紅這部劇,整體的劇情走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除了服化道,也不乏還有其他地方讓人眼前一亮。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以昨天更新的劇集為例,在趙恆返京的隊伍裡,放著兩座馬車。

它們上面坐的都是皇帝的寵妃,一個是劉娥劉妃,另一個則是貴儀文伽翎。

但這看似地位相同,馬車也相同的倆人,坐在車裡卻是兩副截然不同的場景。

貴儀那邊剛誕下公主,抱著新生的嬰孩滿心歡喜。而劉娥這邊呢,剛痛失了自己的獨子,別人抱著孩子,她也抱著孩子。

只不過她的孩子變成了骨灰……這新生命和死亡的強烈對比,讓觀眾愈加能體會到劉娥心裡的那份絕望。

而這份絕望,或許正是劉娥後面專心搞事業的轉機。

但這些亮點,還不足以掩蓋劇情的硬傷。尤其當李少紅選的演員同角色還不夠契合時,這種硬傷會被無限放大。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在筆者看來,這部劇除了劇情外,導演還犯了一個嚴重錯誤,那就是用錯了劉濤。

這樣說,並不是說劉濤的演技不行。

相反以四十加的年紀,依然能活躍在電視劇一線,還頻頻是女主的戲約時,恰好證明了劉濤不論是業務能力,還是狀態,都是非常優秀的。

問題就出在她的長相。

一個好的演員,大多都能做到一人千面。但劉濤卻相反,則是“千人一面”。

不論演什麼角色,劉濤自己本身的氣質都會蓋過角色特質。以致她演什麼,都像是在演“賢妻”。

因為她身上“賢妻良母”的濾鏡,實在太厚了。

趙吉受驚嚇身亡,潘玉姝刺殺皇帝,劉濤新劇的情節還能再跳些嗎

從早年間的《問君能有幾多愁》《白蛇傳》《媽祖》,再到現在的《大宋宮詞》,她給人的第一感覺都是一臉苦相的賢妻印象。

在這種濾鏡加持下,看她和周渝民演的對手戲,滿滿的都是違和感。不論怎麼看,都像是姐弟。

劉濤的這種氣質,只有在演反派時才會弱化,像《羋月傳》中的羋姝。

但到了這種大女主戲,真的就不太適合。

再加上在編劇的改動下,劉娥的戲份加了不少瑪麗蘇劇情,在這種設定下,劉濤長相帶來的違和感就會愈加凸顯出來。

已經更新到二十集,劉娥還是賢良淑德的模樣,什麼時候才能搞事業?

相關文章